没有读这本书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和“暴力”扯上关系。我经常指责、讽刺、挖苦、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评价别人,一直在用这种语言暴力伤害别人,自己却不知道,读了这本书,让我打开了我对于“暴力”的认知边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的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他发明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这种方式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本书讲了暴力的来源,为什么我们一张口就充满暴力,来源于4种异化的沟通方式1.道德评判:我们习惯于张口就随意评论别人“你是个混蛋”“你没有素质”“你总是迟到”“你太过分了”“你根本不尊重我”,怎么样?是不是很熟悉?这些话稍不留意就是暴力沟通;因为我们对于发生的事情只要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习惯性给予道德评判,对于熟悉的人遇到敏感的话题,我们也习惯于道德评判。2.进行比较:“你看别人怎么做的?你是怎么做的”?“你就不如谁谁谁”。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建议如果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第一个比较练习:用尺子量自己的身体尺寸和当代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真人照片尺寸进行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此时会觉得自己活的很惨,心情极为低落。第二个比较练习:和大音乐家莫扎特比成就,列出莫扎特少年时期的主要作品,用你现在的成就和莫扎特12岁时的成就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比较对人的内心造成很大的伤害,用比较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会更加叛逆。3.回避责任:习惯用“不得不”的词语,如果一旦意识不到自己是主人,就成了危险人物。“不得不”经常让我们陷入“习得性无助”中,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了个实验,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不出电击,多次实验后,在给点击前,把笼门打开,蜂音器一响,狗会怎样?狗不但不逃,电没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大量的人都陷入习得性无助中,成为危险人物,也会伤害别人。4.强人所难:经常威胁别人,或者陷入打或者逃的困境。“你不听我的,我就不管你了”“你随便,再也不说你了”“工资卡不交给我,我就和你离婚”“宝贝,这次考试那么差,妈妈好难过”这些推卸责任、威胁、进行比较、道德评判的方法的根源在于我们错误的思维方式,我们忽视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那我们来学习下如何用非暴力沟通来解决世间的所有烦恼呢?1.区分观察和评论:少用“总是”“从不”“经常”“很少”讲出你的观察,并清楚描述观察的结果。2.体会表达和感受:我们基本上很少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我们都以隐藏自己的情绪为最高境界。源于我们从小到大被忽略了太多的感受;还记得我们摔倒时,妈妈:“快起来,没事”难过委屈时,妈妈:“这事算啥?有什么好哭的?”“男子汉,坚强点”。如果家庭的成员无法表达情感,真的是件非常悲哀的事情,一位太太抱怨说:她的先生是一堵墙。3.找到感受的根源-需要:我们经常听到不中听的话时会有4种反应:(1)责备自己:内疚,这事都怪我。(2)责备他人:凭什么内疚啊,这事怪他。(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到底要什么。(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他到底要什么。前两种反应无助于非暴力沟通,只有专注于自己和他人的需求的时候,才会减少暴力沟通,也真正领会了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因为人的成长需要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在这个阶段的时候,他觉得什么事情都是被迫的,总觉得压抑和忍辱负重,总觉得别人都在欺负他,总觉得做什么都是为别人付出,为别人牺牲。永远是情绪的奴隶。(2)面目可憎:这个阶段的人容易推卸责任;“这事不归我管,跟我无关,你找他去”“我爱怎么地就怎么地,我过好我自己就行”(3)生活的主人:这个阶段的人乐于助人,帮助别人都是出于爱,而不是恐惧和惭愧,非暴力沟通教会我们既要表达自己也要关y他人。4.请求帮助并给予反馈:明确谈话目的借助具体描述并提出请求,避免使用抽象语言,注意一定要表达你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并区分命令和请求。
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我学习非暴力沟通后暴力倾向大幅度下降,以前和团队、家人、朋友的人际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尤其不再因为外在刺激而发脾气,当别人发脾气的时候也能清晰明确的说出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减少暴力的发生,非暴力沟通真的不仅化解了冲突和争端,它使我们生活更加和谐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