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办席,本是因家中重要事而宴请亲朋好友共聚,但是不知怎么的,越往后办席的性质便越偏离了原意,慢慢成为敛财的重要手段。
老家办席之风仍盛,虽然之前有规定哪些情况不能办席,但还是没有落到实处,以致于逢年过节,办席都成了标配,尤其春节期间,更是席多。
在回老家前一两个星期,我奶奶便已经没有在家里开过火了,因为酒席太多,她基本都在外面吃。一会儿张家,一会儿李家,一会儿这里,一会儿那里,一会儿是满四十,一会儿是满五十……很多时候一天有两三个酒席,对于独自在家的奶奶,也是分身无术,只能就近选择,托人给去不了的那家带上自己的“心意”。
在老家,人情往来最是频繁,即使人不到,那“心意”也要到,这是会被记录到人情簿上的,以便以后好还这个人情。只是,我家最不喜办席,不是结婚、满月、丧葬,都不会办席,只平时过年过节自家人凑一两桌吃个饭,所以,这好几年奶奶吃席送出去的“心意”,收回来的可能性很渺小……
正是因为这些“心意”,使得办席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
像现在的乡村,每家每户留在家里的人还是并不多,如我奶奶这样去吃席的,隔得近的会去帮忙,可能会吃个一两天,隔得远的通常就只吃一顿;而且,像她这样的老人家并吃不了什么,还有很多忌口,基本就是吃几筷子家常肉菜,喝点汤下点饭就足够了,并不能吃些什么。
而且,有些人为了敛财,会特地削减菜品及分量。用一些普通的廉价一些的菜代替那些贵一些的菜,或者直接省掉部分菜品。或许这样也是可以做到节俭,不过在乡村里的菜基本不会浪费。中午吃的菜有人会打包带走或者还有打包回去喂家里猫猫狗狗的,中午吃不完的菜晚上会吃,晚上还有剩余的菜那办酒席的主人家也会选择部分留着自己吃。
也是因为这些人情带来的收益,使得很多人乐于办席。尤其是场镇上,地宽人多,几十桌不在话下,而且份子钱偏高。
不过,虽然办席的人有好处,但是某些吃席的人也是自有把送出去的礼吃回来的计划。这次回老家去吃的席在乡里,人最多的中午也就十来桌。有些人份子钱送得少,反而带着一家六七口人来吃饭,一吃就吃两天。他们也并没有来帮忙做什么,只是一到饭点就全家压马路来吃饭了,吃了饭就立马撤。最奇葩的是,有人来吃席居然把家里的亲家都一起带来,大家都互不认识,但人家照样吃饭吃得饱饱的。
不论是想通过办席获得便宜的人还是想通过吃席捡便宜的人,都是在靠着这些人情“赖以为生”,等哪天人情耗尽,受人嫌,这些法子也就派不上用场了。做人,还是得实在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