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说祁连山下多是荒凉的戈壁,但不能说这苍茫大地没有原动的诗意。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甚至一处地名就是惹起一缕诗情的意象。在河西走廊的古道驿站,一座座城池仿佛是丝绸之路串起的翡翠珠子,我所寓居的临泽板桥便如此,她总给我诗意的遐想。
友人曾用《蒹葭》里的诗句“在水一方”设谜,要我猜一地名。我顿悟谜底:不就是临泽嘛!古之秦地,是今陕西、甘肃一带。黑河穿板桥镇而过,河岸边多生荻草和芦苇,看着那墨绿挺拔的苇子,你难道不会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或许几千年前,正是在这里,多情的小伙和含羞的姑娘隔河相望,两情相悦,情意绵绵,演绎着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
单就“板桥”来说,这个地名也不同凡响。它总让我想起清人郑板桥———那位素以“胸有成竹”而闻名天下的画竹大家。其实,此板桥非彼板桥。关于板桥的来历更是有一个神异的传说。相传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追击匈奴,遭遇伏击,被追至黑河,一筹莫展之际,一位白衣仙姑从天而降,拔下簪子,轻轻一划,一座冰桥闪现,将士们安然过河。百姓为祭奠仙姑,捐钱捐物,修了一座横跨黑河两岸的木板桥,于是此地曰板桥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处地名就是一处地方人文底蕴的缩影,有趣的是与板桥隔河相望的地方曰鸭暖,于是,苏轼的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便会脱口吟出。
最具边塞诗歌意象的是板桥镇东面丘陵地带的一方古烽燧,它仿佛一枚历史的印章永久地矗立在苍茫的大地上。夏日的黄昏,我的心里很不平静,于是信步走了许久,来到了烽火台下。仰望高大方正的“印章”,我的心莫名地怦怦直跳,烽燧如同一个耄耋的老人,虽然身体伤痕累累,但伟岸依旧。攀上烽顶,惊飞了几只在上面筑巢的鸟,久久在我的头顶盘旋。我的思绪陷入了远古。恍惚间,战马奔腾,军旗猎猎,“四面边声连角起”,仿佛戍边的将士厮杀在疆场,但却“燕然未勒归无计”。
我所在的学校背靠巴丹吉林沙漠,北临黑河,被誉为“沙海明珠”。当年这里是一片起伏的沙丘,师生半天学习,半天劳动,硬是移走沙丘,遍植白杨,在沙海里辟出了一块绿洲。前人栽树,后人荫凉。参观这所花园式的学校,谁也想不到这里曾经是沙漠。校园里有十几棵很稀罕的核桃树,都有几十年的树龄了。它的树型好似放大了的盆景,婆娑多姿。树皮微白,极少有虫蚀,原因是它会散发出特殊的气味驱赶害虫。它的树叶阔大,树枝虬曲,树冠像打开的伞,遮蔽一片荫凉,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道风景。到了深秋,树叶变黄,霜冻之后,一片一片的叶子吧嗒吧嗒的掉下,我暗自揣想,这莫不是秋日的私语?
如果是一位古代的隐士居住在此,我想他肯定会吟出千古流传的诗篇。
栖居在诗意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