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历史
2001年2月11日至13日,在美国犹他州瓦萨奇山雪鸟滑雪胜地,17个人聚到一起,交谈、滑雪、休闲,当然还有聚餐。他们试图找到共识,最终的成果就是《敏捷软件开发宣言》(Manifesto 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参会者们包括来自于极限编程、Scrum、DSDM、自适应软件开发、水晶系列、特征驱动开发、实效编程的代表们,还包括了希望找到文档驱动、重型软件开发过程的替代品的一些推动者。
由全体参会者签署的《敏捷软件开发宣言》(Manifesto 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成为了重要标志,因为这么大一帮无政府主义者能聚到一起实在是太不容易。只有英国人Martin Fowler表达了对“敏捷”这个词的担心,他认为多数美国人都不知道“敏捷”这个词如何发音。
refer: https://www.ituring.com.cn/article/22302
关于Scrum的由来
Scrum发起人之一当Jeff Sutherland在易索公司工作当时候, 他们发现传统当瀑布模型(阶段-闸门)并不能按期交付他们所需要当软件。 他们的团队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阅读了数以百计的文章与书籍,学习如何更加高效地组织一个团队以及开发产品。后来有一天,一位程序员在1986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现了一篇题为“新产品开发新游戏”的文章,作者是日本的竹内弘高(Hirotaka Takeuchi)和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当时,他们走访了美、日两国大型制造公司,包括本田、富士、施乐、3M、惠普等,发现原来的那种产品开发方法,也就是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那种“阶段—闸门式方案规划流程”为代表的“瀑布法”,存在根本性的缺陷。
上述两位日本教授把一个杰出的团队比作橄榄球队,认为最出色的团队表现得就像在球场上配合一样:“……像橄榄球赛一般,整个团队在球场上四处移动,劲往一处使,把球在团队内部来回传接。” 竹内弘高和野中郁次郎的论文在刚刚发表时曾经引起过一阵关注。我们在易索公司读到它的时候,距离发表时间已经过了7年。每个人都认为他们讲得有道理,但没有人去实践。
Jeff所在的易索公司决定这软件开发领域去试试这种方式,他们的观点符合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描绘出了人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合作方式。在易索公司,Scrum算是正式诞生了。我们在预算之内准时交付产品,故障比之前任何版本都要少。
1995年在奥斯汀由美国计算机协会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CRUM开发流程》的论文,Jeff Sutherland和Ken Schwaber联合发表了论文首次提出来SCRUM的概念。2001年KenSchwaber和Mike Beedle合著了《敏捷软件开发-使用Scrum过程》,书中详细的介绍了Scrum方法。至此,Scrum被人们所熟知。 之后,他们又放弃了全用大写字母的拼写方式,做出了一些微小的调整,但基本原则是不变的。
由于Scrum来自日本制造业使用的技术,因此我们不妨先多了解一下日本人是怎么学来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多数内容都学自一位美国人:戴明(W. Edwards Demi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日本期间,戴明曾为麦克阿瑟将军工作。戴明对日本制造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训练数百位工程师学会所谓的“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这个理念的基本要点是精确评估已经完成的工作以及成果的好坏,并追求持续改善。这种改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性的,要不停地寻找可以改善的地方,不要满足于现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停地做实验,看看怎么做才会有所改善。尝试新方法后,事情是不是变得更好了呢?换一个方法会怎么样呢?如果我要改变一件事情,会发生什么呢?
关于Scrum 的几点:
迟疑是致命的。观察、导向、决定、行动。了解身处何地,评估备选方案,做出决定,然后行动!这是Jeff 这当飞行员期间参加越南战争时候所学习到。
根据外部环境寻找答案。从外部寻找解决方案。复杂的自适应系统都遵循少数几个简单的法则,而这些法则是自适应系统根据周围环境学到的。
出色的团队。多功能,有自主权,得到授权,有崇高目标。
不要猜测,要规划、执行、检查、行动。先规划要做什么,然后执行。检查成果是否符合预期,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做法。重复这种循环,就能实现持续改善。 Scrum 框架其实也一直贯穿这PDCA在其中,只是有了更明确的框架指导。
守,破,离。先学习规则和形式,掌握之后再进行创新。最后,在特别熟练的状态下,就可以摆脱形式的束缚,随性发挥,因为一切知识都已烂熟于心,几乎可以在下意识的状态下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