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求职旺季,我也加入了求职大军。有一次面试时遇到一个面试官,跟她讲话总让人有种想掐架的冲动。考虑到面试官的生杀大权,小的只能把掐架的冲动化成温柔得体的提问,但是提问是没用的,因为她听不进去不同的想法。
我发现主要的问题是,你说的是A情况,而在她那里理解为B。这种沟通真的很吃力,因为总感觉哪些地方被堵住了了。回头一想是因为面试沟通中信息传递不畅。
对话,实际上是个体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如果信息在个体间的传递畅通无阻,对话是成功的,如果信息在个体间的传递受阻,对话可能面临两种崩溃的危险。一种是强行传递信息,直接碾压对方的观点,结果是双方陷入情绪的沼泽。另一种是,主动关闭自我的信息输出通道,表面同意,内心保留意见,结果失去对话的意义。
我遇到的那个面试官,就属于强行传递信息,不管你说什么都是她理解的样子。这不是一场双边交流,是单边宣誓。不可否认,面试这种特殊的对话,本身双方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但是对于正常的对话来说。信息传递的畅通与否,关系着整个对话的成败,决定着结果的好与坏。科里他们在《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中讲到的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个例子,在公司新办公室选址大会上,老板克里斯建议把新的办公室建在自己的家乡,大家都知道如果这个决策通过,将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但面对老板的强势,没人敢表达不同的看法。这时凯文,说出了内心的想法,并说服老板重新回到正常的讨论。
第二个例子,讲的是一起医疗事故,本应切除患者的扁桃体,医生们却截去了患者的部分脚趾。在事故调查中,有医护人员讲到当时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他们没有敢表达出来这种疑虑,最终导致了一起本可以避免的医疗事故。
上述两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大家是否表达出了不同看法。在第一个案例中的凯文表达了不同的想法,保证了不同信息的自由交流,实现了对话的意义。而第二个案例中,对话者抑制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关闭自我信息输出的通道,结果信息传递受阻,导致了决策失误,自己也难逃事故责任。
面对这种对话中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科里他们通过研究对话高手的行为模式,观察他们在对话中用了哪些有效手段或技巧保证对话中信息的自由畅通,成功进行对话,最终带来明智决策。科里他们发现,对话高手的明智之处,在于他们在对话中能够避免做出傻瓜式选择,即非此即彼,绝对化的观念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达成有效关键对话的路径是清晰的,避免了傻瓜式选择,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在《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 本章中的一些金句如下:
“在很多情况下,当上司或老板固执己见、表现得高度自信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抑制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敢冒犯有权力的上级。”
“共享观点库是实现协同效应的前提。”
“如果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可以在对话中自由交流各自的观点,共享观点库可以极大地提升双方做出更好决策的能力。”
“违心服从的人仍然保留着自己的看法。”
因此,即使是处于强势地位,在对话中选择让对方无言以对,或者是强制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无疑都达不到对话本身的目的,就像面试一样,沟通的目的是你招到合适的人,求职者找到适合的公司。如果面试信息沟通不畅,彼此不能深入了解,敢问合适从何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