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啾啾……”忍不住打开窗,鸟声更嘹亮了。它们越唱越带劲儿,越唱天空越明亮……
时常被清脆的鸟鸣所感动。
“啾……”你听,声音轻吐再拖长,这是鸟刚离巢的鸣叫:昨天的疲惫,经一夜的休整,我已满血复活。接着反复:啾啾啾啾啾……声调有了抑抑顿挫的变化,或轻灵,或婉转,或高昂,分明就是一首欢乐颂歌。
轻松告别,喜迎当下,此乃鸟的美好姿态。
你看,你推窗,鸟也不惊不扰,自顾自的唱着。有树的地方有鸟,那也没啥。
“妈妈,妈妈,快看!”刚从食堂饭厅走进大堂,孩子惊讶地冲我叫道。原来,一群小麻雀穿过窗户来到厅内,与学生们共处一室吃着饭。
鸟也来食堂吃饭了,没有害怕,没有担忧,你看:它们一边啄食,一边闲聊着呢!
如今,在书声琅琅的校园,随时都能见到鸟雀的身影。或在镶有励志文的宣传栏休憩,或在阳台蹦蹦跳跳,或在办公室东瞅西瞧。即便你打它身边走过,它也不惊不扰,最多也只是因礼貌让道,稍作飞跃。
这样的情境总让我想起王维的诗句“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为何不惊了?是人与鸟已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鸟早不把自己当外人了吗?还是人鸟之间有了太多误会,鸟已不在乎人了,人鸟各是一个世界了?人与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接着读王维那玄妙的语言吧!“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有人如此解读“远看山有色”,只因距离产生美,远望那山便觉有无限风光了。
那么由此推理,因人与山距离太近,杂念太多心不宁静,故难以听见山涧流动的声音。这一切都符会美学规律:适当的距离才能产生美。
那么,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否也如此。因为熟悉,因为太亲近,我们忽视了对方感受,我们对彼此有了更多期待,当听不到“水声”,我们就大失所望,于是不再是朋友,不再有话可说。
所以“”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唯有用画来留住记忆,营造“春去花还在”的美境,只是“人来,鸟已不惊”。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禅意满满的四句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体会,需要多久才能抵达?
好一句“人来鸟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