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个沉重又脆弱的话题,我们不都愿去想它。当发生了灾难性的突然离世,亲友长期病痛的离世,老人油灯耗尽的自然离世,我们才会去唏嘘,以及扑面而来的失去与珍惜,不然关于它的内容很少出现在朋友圈里。
想到死亡总是想会寿命,想七十八十岁的自己,不会去预计发生意外或者绝症而提早结束生命。大概没有人会因为已经大于平均寿命而焦虑的。2016年的世界各国平均寿命,日本最高83.4岁,中国排第83名是73.5岁。73.5岁似乎轻轻松松就能达到了。在20世纪,人类的预期寿命已经从40岁增加到70岁,几乎翻了一倍。2012年,谷歌成立子公司Calico,启动挑战死亡的寿命延长计划,工程总监家雷·库兹韦尔称,他们将对“生命软件”,即人体内被称为基因的23000个“小程序”重新编程,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到2020年左右,将开始使用纳米机器人接管免疫系统。到2030年,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将可以摧毁病原体,清除杂物、血栓以及肿瘤,纠正DNA错误,甚至逆转衰老过程。库兹韦尔好乐观,认为人类将在2050年,只要身体健康,钞票也够多,就能让衰老的组织再生,开启“长生”之旅。�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没有很大的兴奋,一来是我预计没有足够的钱去升级我的手眼脑等各项功能。没钱的都挂了,一百二三十多岁的都是些有钱人,他们能闲着?不就像《康熙王朝》里唱的那样“我真的好想再活100年”,指不定要整出点啥事来。二来我觉得这将给家庭,生活等等带来多大的变化,想想都觉得惶恐,而2050年并不遥远。�如果人能长生,就先算大家到那时都能达到目前世界吉尼斯最长寿命的134岁吧。那得几岁退休啊,工作得多难,科技发展太快,100岁还在上老年大学继续深造,不然都不懂生活了。大概读书的时间要延长,30岁才能毕业,以免提早进入社会跟上两代人抢占社会资源。40岁都没人说你晚婚晚育。但是40岁结婚,到130岁,还有90年要对着同一个老伴磕磕绊绊吵吵嘴,比如娱乐圈结婚一两年就爆出轨了,90年里那得出轨多少次,大概婚姻制度也会改变,莫非允许40年结束婚姻契约换一个伴侣。如何在漫漫岁月里维持婚姻关系,不行,我得去考一个心理师职称,没钱活到130了,至少可以在80岁给那些100岁的辅导第二春的情感困惑�。不知道会不会规定几岁才可以进养老院。如果人都死得晚了,一生中碰到意外身亡的次数和人数就多了,那得承受更多的突然离世,也拉长了疾病与医疗斗争的时间。
科学进步已经把生命进程中的老化和垂死变成了医学的干预科目,融入医疗专业人士“永不言弃”的技术追求。老龄化已经成了社会大问题,独身子女家庭如何同时照顾4位老人,养老院的兴建更像是子女需求,而不是老人自身需求。尤其是衰老了,四肢不灵活了,脑子不清楚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了,只有疗养院可以提供安全和护理。�到了那个时候,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我还能独立上厕所和洗澡。可别说什么都那么老了,哪管谁给我洗澡。如何在疗养院对抗三大瘟疫: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这是医学不可医治的问题。可能灵魂的满足感跟不上了医学技术的发展过程。�
如果遇到绝症,就要被迫面临种种丧失,是愿意在监护室度过生命的最后日子吗,被各种技术和化学物理方式抢救着,还是在大限到来之时,有机会说“再见”“别难过”“我很抱歉”或者“我爱你”。�看过那些做化疗的痛苦过程和病危通知后,我想我是会放弃治疗的。除了单纯地延长生命之外,重病患者还有其他的优先考虑事项的,避免痛苦、加强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意识清醒、不成为他人负担,以及实现其生命具有完整性的感觉。我花那么多钱就为了像一条咸鱼一样插满各种管子躺着看着天花板,等人来看我,而且这条咸鱼无法翻身,我是难以接受的,毫无质量的生活。2008年,美国全国抗癌协会发表的研究表明,使用机械呼吸机、电除颤、胸外按压,或者在临死之前入住监护室的末期癌症患者,其生命最后一周的质量比不接受这些干预措施的病人差很多。有没有研究如何在人们生命终结之时,帮助他们实现其最重要的愿望。除了技术上延缓死亡时间,可否在有限的生命后期尽可能的提高生命质量。
生命的时间延长了,但是死亡轨迹终究不变,活着就尽力燃烧自己,折腾自己,绽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