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午休过后,看到爱人种的豆角清脆可人,不顾炎热,在太阳底下摘了一大把,这已经是第二次采摘,豆角长势旺盛喜人,看情况后天依旧可以摘上一大把,这可高兴坏了我们一家四口,因为除了我,其他三口人都是天生的“商品粮”。
提到“商品粮”,大多70后以上的人应该有记忆,“商品粮”并不是粮食,而是指的商品粮户口,也就是非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是计划经济时代划时代将户口划分为了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两种类型,农业户口指的便是靠自己生产口粮的居民,非农业户口则是指靠国家分配口粮的城市户口居民。国家会每月发放粮票,如国家干部、公办老师、国营单位职工。我虽然还有粮本,但到90年代中期的时候,粮票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国家也不再发放粮票,因此,我也属于“空头”的“商品粮”。
我的公公是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在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从老家驻马店来到我们这个小乡村工作,一直住在乡政府,我爱人兄妹三人都是天生的“商品粮”。因此,爱人一天农民没有做过,从来不知道怎么种地,怎么种菜。我从15岁考上师范,也把户口从“农民”调整为“干部”,从此也没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成了“商品粮”,孩子们出生后也没见过地是什么,自然一天地没下过。一家四口随着户口的统一改革,虽说取消了非农业户口,但同时也失去了拥有土地的权利,成了啥都需要“买”的家庭。我记得,第一次带儿子去外婆家地里掰玉米,我儿子大声惊呼:“哇,妈妈,原来玉米表情长在树上!”惹的一圈人大笑不止。还有一次青麦季节,母亲在地里割了青麦,回来煮了,我在簸箕上搓,我问儿子我在干什么,他又语出惊人:“你在扣豆子!”这孩子是真不认识庄稼,也不知道庄稼怎么长的。
今年闲来无事,爱人就把门前一小片空地翻整了一下,种了七八棵西红柿、五六棵辣椒、六棵茄子、两行豆角和一些青菜,我还嘲笑他一天地没种过,还想起种菜,根本就没在意他会种出来什么好菜。
可爱人依旧天天浇水,翻土,从不辍耕。尽管起初因为土地的土质不好,菜都不怎么长,但他依然每天都要到小菜畦里站一站,看一看,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热爱。
突然有一天,大约株高25厘米的西红柿上开出了许多淡黄色的小花,20厘米高的辣椒也开了白色的花朵,茄子也有了指头肚大小的紫色果子,豆角也有了对瓣开的花,我才感叹,没种过地的爱人功劳太大了!
现在西红柿长到了80厘米的高度,茄子已经摘了四五个了,辣椒上次收获了一小盆,青菜天天中午吃面条都要薅几根,这次又摘了一大把的豆角……这些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吃起来不光放心,更多的是爱人不放弃的坚韧。
爱人从没种过一天的地,到现在小菜畦的丰收,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也明白了没有学不会的技能,只有不想学的人。
我想到了新教育实验,许多人觉得新教育实验是一种负担,可真正做的时候才会发现,新教育和我们的日常教学是深度融合的,是我们平常都在做的工作的一个框架内的勾画。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的路上,我还是一个初探者,我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己,努力去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挑战,如同我的小菜畦,只要坚持天天不放弃,伟大的盛典就会在前方等待着我们!
浏览149次
赞 评论 转发
4人觉得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