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会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吗?
这是很多希望读经的家长所纠结和疑问的。也有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学习的原因,怕读经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或者因为读经会占用学习时间就把读经放弃了。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高手,他们本身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可为什么在学习上,家长感觉有那么多的问题。尤其是家长最为关注的学习成绩,总是不那么满意?
考试是对所学内容的考核,成绩的高低,反映了孩子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为什么本来善于学习的孩子,而学习成绩却不好呢?好成绩来自哪里?这和孩子的阅读能力、阅读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就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
二、阅读有什么好处?
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简单地说: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就越有智慧。智力的核心是思维,阅读是开拓思维的极为重要的条件。
前苏联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叫苏霍姆林斯基,他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了中小学校的学生思维慢的原因后指出:孩子们小的时候如果读的材料少,想的东西少,那么,就会影响大脑的思维。
我们接触过很多的孩子,小时候没有培养起阅读兴趣,没有阅读习惯,到了高年级,还只是爱看一些漫画书,对文字类的书,看着头疼,不喜欢,更别提阅读量。
不爱读书的孩子,我们发现,是不会读书。常见的现象有:读书的时候会多字,少字,把语序念颠倒,或者念错行。说话没有重点,没有停顿,表述一件事的时候颠三倒四说不清楚。
写作业的时候常遇到这种情况,一看题,就说不会,大人过来给他读题后,又说,“不用讲了,我会了。”诸如此类现象,就说明孩子不会阅读。
这个问题通过我们用137累积法诵读经典可以轻松解决。
我们开始帮助孩子指读,方法是一字一音,一音一顿,一行一行的读。这就有效地解决了丢字,添字,错行等问题。
通过听领读的音频让孩子跟读,孩子在跟读的过程中就学会了断句、停顿,无形中就教会孩子如何朗读。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的孩子和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孩子,学任何科目都存在困难和障碍,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语文的重要地位。
可是从小学开始至大学毕业,我们的学校和老师用了整整十六年的时间来教学生学习母语,可是大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极其低下,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养,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许多大学毕业生写的文章错字连篇,文句不通。
有的人认为既然阅读很重要,那就给孩子读些他们喜欢的书就好了。比如漫画、绘本之类的书,他们爱看,阅读量也提高了,不也可以吗?其实不然,读什么书至关重要。
有好几位家长跟我说过,“反正读经典和学习目前还没太大关系,我先放放,把学校里的课程完成再说。以后用到的时候再读吧。”
那我们来来看看,经典和学校的学习到底有没有关系。
从幼儿园到高中对语文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我们通过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来看
看从幼儿园到高中,每个阶段对孩子的阅读能力都有什么要求:
1、幼儿园阶段的语言能力培养目标:
1.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1.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1.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1.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2、小学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
2.1小学六年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2.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
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3、初中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
3.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3.3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4、高中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
4.1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4.2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4.3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4.4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通过这些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无论你想不想给孩子读经典,孩子都必须读,而且,越早开始读经典的孩子,越占优势,学习很轻松。
中国教育学会“关于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与素质教育实验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新世纪国学启蒙教育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湖南省中西文化经典导读实验科研课题”等系列关于经典教育的“十五”、“十一五”课题成果再次有力地证明了经典的教育价值:
实验发现,儿童之所以能够通过每天15-30分钟的时间轻松、简单的诵读经典,就能够得到全方位地提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材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的智慧思想体系”。
实验证实经典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记忆力得到锻炼;
2、整体认读、大量识字;
3、道德品质得到熏陶;
4、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5、养成了良好学习的习惯:
6、培养了阅读能力:
7、练好了标准的普通话:
8、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9、文学功底得到加强;
10、自信心大大增强。
国际右脑开发专家、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
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
”幼稚园的小朋友,从5岁教汉字智商达115,4岁接受汉字则智商达125,3岁开始实施三年的汉字教育智商可达130以上。只需要“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即中国的经史子集。”
经典这么好,只要有方法,读起来并不难。小孔子经典早已经有了系统完善的教材,而且经过多年时间验证的累积学习法,已经造就了无数的优秀孩子,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易行的经典学习方法----137累积法。
137学习法也称为累积式教育法,经过不断完善,渐成系统。至今累积式教育法已经影响全球上百万的家庭,成为风靡海内外的著名儿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积式教育法应用在读经上又被称为“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三字经》《易经》《老子》;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三字经》《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如此,孩子三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易经》《诗经》《黄帝内经》《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二十多部经典。
掌握了这个方法以后,慢的三年之内,快的可以一年学完十到二十多部经典,可以帮助孩子把整个人生的地基打好。
学经典是一种人格教育和道德观的培养,对他终生都有影响,是根本性的教育,孩子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将人类数千年智慧结晶而成的经典文化系统学习,反复诵读,先储存在生命和记忆深处,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理解领悟能力逐步增强,理解分析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强,就开始对头脑里的海量知识储备进行“反刍“每天研磨,分解,消化,吸收,不知不觉,这些蕴涵高能量的文化营养就逐步被孩子所内化,理解,领悟。
所有的规律,圣贤在经典中都有说明,我们按照经典的指导进行实践,就不会走偏,就不会出错。
哪怕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都要赶紧读经典。而经典带给我们的改变不仅仅在于成绩上。请问各位朋友,如果每天抽半小时来和孩子起读经典,让我们的人生得到一个彻底的改变,您愿不愿意?
如果愿意,那我们今天开始,拿起经典,当下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