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智于课,赋能成长:“6+1”模式推动中小学课堂深度转型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全面灵活的学以致用,实现学生变被动输入为主动输出,我县持续推进“6+1”融智课堂落地实施。

“6+1”融智课堂的教学模式源于我县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模式(目标导学、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反馈提升、达标检测)和石家庄精英中学“6+1”高效课堂模式的深度融合,该模式以“融智增慧,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充分融合教师个人和集智教研的智慧,融入现代技术,旨在实现教学过程的个性化、智能化、高效化,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是一种新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6+1”融智课堂模式的核心流程,围绕课堂的“导”“思”“议”“展”“评”“检”“用”七大环节展开。

一、导:情景引智

教师借助图片、视频、问题等资源媒介,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以实现旧知向新知的自然过渡,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目标,并提供导学提纲,此环节时间大约3分钟。

初中物理导课需贴合学生认知特点,核心是用趣味形式搭建生活与知识点的桥梁,具体可采用以下6种方式。

1.生活情境导入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切入,降低认知门槛,引发“为什么会这样”的思考。

如:物态变化这一章中,冬天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产生白气的原因;压强这一章中,我们坐在柔软的沙发上比坐在坚硬的凳子上更舒服的原因。

2.趣味实验导入

用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制造视觉冲击,直接关联核心知识点,激发动手欲。

如:在讲凸透镜时,演示正对太阳光的凸透镜引燃纸张;浮力这节课中,可演示盐水浮鸡蛋。

3.问题悬念导入

用“反常识”或“未解决”的问题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聚焦注意力。

如:在“力和运动”中提出“我们推一个物体它就运动,不推就静止”;滑板车用力蹬就动,不蹬就停,难道是力维持了物体的运动吗?

4.故事、史实导入

结合物理史或趣味故事,兼顾知识与趣味性。

如:在讲解“电学”中,讲述爱迪生作为发明家和企业家的故事,;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呈现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对决,引导学生自主站队;并分享牛顿“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名言,在这里他便是站在了伽利略的肩膀上。

5.旧知衔接导入

直接从上次课的核心知识点出发,找“延伸点”引出新课,适合力学、电学等逻辑性强的章节。

如:学完“电流的测量”后,提出测量串联的两盏灯和并联的两盏灯的电流,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6.多媒体冲击导入

用短视频、动图展示极端或罕见的物理现象,快速集中注意力。

如:在“密度”这节课中,播放动画短片“斧子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鉴别白金、银、铁斧子呢?

二、思:分层启智

学生结合导学提纲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并通过圈点勾画梳理内容,分析归纳知识要点。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此环节时间大约12分钟。

三、议:合作汇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议题可以是导学提纲中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是在合作学习、思想碰撞中迸发出的新问题。

学生可两两结对的方式互帮互学;也可进行小组研讨,确保人人发言,思维碰撞,交流观点,汇集智慧,最终解决问题,做到“活”而不乱,“议”而有序、“学”而有果。此环节时间大约8分钟。

四、展:多元亮智

学生按照既定规则激情展示,重点聚焦重难点问题、一题多解问题、易错易混问题及有价值的典型性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主动质疑、相互挑战、及时纠错、完善补充。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创新思维、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释放课堂活力。此环节时间大约8分钟。

五、评:精准点智

教师进行点评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拓展学生思维,总结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深度提升。这一环节是最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时间大约6分钟。

六、检:即时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体回顾,通过反刍内化加深理解,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通过提问等形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目标达成情况,时间大约3分钟。

七、用:实践拓智

最后一环是用,安排在自习课进行,通过练习、写随笔、动手小制作或实践活动等形式,推动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达成实现从“懂”到“会”,从“会”到“用”的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效果模型”中指出,学习效果与“主动参与程度”正相关,被动接收的记忆率远低于主动输出。

“6+1”融智课堂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学习过程才会由枯燥变得生动。

“6+1”融智课堂以“导、思、议、展、评、检、用”为脉,将教师的“智”与技术的“能”深度融合,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它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格局,让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探究的“参与者”、思维的“表达者”、实践的“运用者”。

未来,随着这一模式的持续深化落地,必将推动我县中小学课堂从“高效传递”走向“深度生长”,让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再是抽象目标,而是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生动实践,最终实现“融智于课,赋能于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根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314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958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1,412评论 0 2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550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54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