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个互联网资深人士聊天,问及他为何那么喜欢接触新事物,甚至总是喜欢花钱买体验。他的回答真的让我很受用:他说用点小钱投石问路,谁也不知道哪条路会不会通向罗马。观望的人一直在观望,尝试的人已经开始尝试,成功的人已经在成功。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而不是学费,我愿意用钱来缩短摸索的时间。
中国有句古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古语流传千百年,是文化,却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人类进入千禧之年以后,信息行业、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也是产品的竞争力加大,如果没有好的营销手段,哪怕是匠心之作,最后也不过是闭门造车。产品质量是基础,营销是手段,要把基础和手段结合起来。
爱迪生说“人用双手创造了什么,就应该用头脑去控制什么”。 算法身份很有意思,每个人在受到大数据的益处同时也在被大数据所利用。社媒时代的每个人都暴露在公众当中,只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
最近还有一个词儿,叫数字游民,我以为讲的主要是码农,可以在全世界编代码什么的。了解了一下,才发现其实它的涵盖范围极广泛,主要特点就是这些人没有固定的生活和工作场所,是现代意义上的游牧民,这几年在路上碰上了挺多和我这样的四处流浪又事业“得意”的现代“游牧民”,是通过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从单一的生活模式和办公室里解放出来的一群人,并且或多或少结合了旅行和探险在自己的工作方式里。
“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语境里,媒介不是别的,人即媒介。而媒介自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就是表达和传播。
很多时候,那些最有价值的信息,往往是掌握在“人”的手里,而不是在互联网里,或者书刊杂志里。我们发展人脉关系,要的就是从他人身上获得信息优势。
我不知道你们生活里有没有那种朋友,就是一发朋友圈什么的,都是互联网、什么币、什么新模式那种文章,有人讲老一代人容易上当,你看看他们发的东西也是这种,全是新名词新概念,背后可行的逻辑并不存在。其实让干营销干明白的看,不就是换个姿势坑资金击鼓传花。
内行看完不讲话,犯不着得罪人,项目传递给客户或者坑钱的手段就是个全新的概念和名词,我听到新词都很谨慎的,别人问我我就讲不知道,特别说投资什么的,因为这么古老的一个行业,哪还有什么全新的新到看不懂的东西,如果我看不懂,八成是谁家弄了个新概念准备再坑一轮。
想想也是很有意思,这个世界总体而言,只要需求满足比较难,就会有人看到“钻空子”的机会——以帮你满足需求为幌子赚“搭台子费”。
可惜,互联网让效果不彰的“会费”都无法长久。最为明显的就如同外贸企业对各种B2B平台会员费的诟病了,以至于这么几年来,此类平台会费收入每况愈下。
好在阿里巴巴从当初会员企业的“美好愿望”中赚取了第一桶金而另觅主业了。但是,模仿者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尤其是风险投资领域那些做梦都想发“对接会费”之财的人,跟小姐做“酒托”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啊!所以,难以长久、还难觅他途呢!
所以,赶快醒醒吧,千万不要被“温水煮青蛙”的惯性拖到刹车都刹不住的时候,直接滚到崖底下不得翻身再起、重新再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