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是芈月传里的一段告白使我想研究研究嬴姓,惊奇的发现嬴姓与马姓有着密切联系,这是我研究汉族马姓来由的原因。
可惜我不是专业研究历史的学者,目前搜集资料的能力有限,只能借鉴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对网上的资料稍作整理,方便大家阅读。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列为全国第19位大姓,人口136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05%,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中华民族姓氏起源:
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和对远古各部族研究的进展,学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一般认为,中华民族早期血脉来自于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族群,到秦汉之际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血脉。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代表,伏羲是各族共同尊奉的先祖。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由于当时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同一个姓是代表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的氏族符号,即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上古八大姓即:姬、姜、姚、嬴、姒、妘、妫、妊。
姓氏在经过漫长的世袭与演变过程中而变化,尤其是在周朝,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后,许多贵族为纪念封地而以地名为姓,就因此演变成了更多的姓氏,可以说,中国如今的大多数姓氏都是由此上古八姓演化而来
嬴姓起源:
“嬴”是一个古老的姓,始于尧、舜时期。《史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舜赐姓嬴氏”。伯益得姓后,担任了重要官职,成了舜的重臣。相传,伯益善于畜牧、狩猎,并发明了凿井之术。在舜帝时就担任“虞”的职务,掌管山林川泽。伯益(约公元前21世纪),一作伯翳、柏益,又称大费,大业的儿子,嬴姓。他是梁氏、徐氏、黄氏、江氏、赵氏、马氏、葛氏、裴氏与秦朝王室之祖。
马姓起源和发展: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为得姓始祖。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后来,马服氏又省文简化为单姓,称马氏。该支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赵国都城邯郸一带,后逐渐迁往各地,世代相传至今。
以下摘自大中华族谱网《马姓起源》一部分:
马的名义和图腾:
马,是一种动物,在古代除了用于耕作外,主要用于军事上。所以马被引申为“愤怒”和“勇武”精神的化身。军事上最早使用马来拉兵车,到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马才作为军事人员的坐骑。赵国先祖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与马有不解之缘,而中国汉族马姓分自赵氏,所以马姓氏族的图腾是与古代养马牧马的职业有关。
马姓的起源与演变:
汉族马姓源出嬴姓。追根溯源,可上溯到2300年前的战国后期,马姓源出嬴姓,分自赵氏。远足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金天氏少昊。少昊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的首领。少昊之裔孙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把“嬴”赐予伯益的氏族为姓。西周初,伯益的后裔造父为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在平定徐偃王之乱中立了大功,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即今山西洪洞县北,造父子孙遂以封邑为氏。其后裔赵籍在公元前408年自称诸侯赵国,称为战国七雄之一。至公元前290年,赵王族人赵奢因破秦有大功,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马服古城在今河北邯郸西北,子孙遂以马为氏,从此以后,在中国的土地上有了马姓。
历史上马姓的分布和迁移:
马姓开始活跃于河北南部,秦朝初移民陕西,并以陕西兴平(古扶风地)为中心繁衍发展,东汉时马姓已越过武陵山由湖南进入贵州,至南北朝时,马姓已分布在长江以北和西南广大地区,唐宋时代,马姓由河南过江西进入了福建和广东,清初入台湾。
马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沿黄河流域的省区是马姓分布的主要地区。在宁夏、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大部、四川北部,是马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相对数值较高地区,一般达到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0%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5%,大约24%的马姓人口居住于此。在华北、东北、内蒙古东部、山东、苏皖鄂渝北部、四川中部、甘肃西部、新疆北部和喀什地区,马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2%—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4.6%,大约53%的马姓人口居住于此。
以下出自‘马氏总会’新浪博客,《汉族马姓的来由》部分: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西徙马氏于咸阳,封赵奢孙马兴为右内史。马兴举家迁往凤翔府扶风县茂陵山咸欢里。这支马姓后来繁衍发展,成为中华马氏大家庭的主体部分。因而,扶风乃马姓望郡。马氏中的英杰人物,群星璀灿,彪炳史册。
扶风马姓贵显两汉,马兴重孙马通,官居汉侍中,封重合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汉明帝明德皇后,著名学者马融,名将马腾,蜀汉骠骑将军马超,科学家马钧等皆为扶风马姓。马援平定两广,其留镇广东的士卒,皆以其为荣,有许多将士改为马姓。故而,广东的马姓,同姓不同宗。
而今日中华大家族中,马姓已列为全国第19位大姓,人口136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05%,马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马氏家族的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马氏家族精神风范的精髓是:立志高远,以国为重,建功立业,勇当大任。但是,正象任何家族都不可避免的会出不肖子孙一样,马氏家族也出过这样的人物。对于他们背逆马氏家族精神的言行,马氏家族会立即采取措施,与背逆的言行划清界限,加以区分。赵括“纸上谈兵”的轻浮行为,与其父赵奢持重谨慎的作风截然不同。对此,赵奢有言在先,括母也留语于前。赵括兵败后,赵奢家族立即改赵氏为马服氏,以尊崇赵奢的精神风范,由此开马姓之源。西汉马何罗、马通,与佞人江充交往,谋刺汉武帝。马援的小女儿即汉明帝的皇后,断然把马何罗、马通改为莽何罗、莽通,除去马氏,把他们的谋逆行为和马氏的精神风范严加区分。马氏家族不避丑、不护短,勇于维护优秀淘汰丑劣,开创美好未来的风范由此代代相传,世世沿袭,这是马氏家族繁茂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中华姓氏发展史上,马氏作为胜姓,得姓较晚,却后来居上,很快发展成为驰名天下的大姓,马氏家族精神风范的文化基因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明朝初年的大移民中,永乐三年(1405年)吾马氏一支——先祖马五老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内乡县裴马沟村,娶裴氏女为妻,代代繁衍,已历二十七世,子孙足迹遍布祖国各地。
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考察研究马氏祖源的时候,深深的为肇源于邯郸紫金山的马氏家族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马氏先祖赵奢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将名垂青史、万古流芳。我们期望:马氏家族优秀的精神风范在新的历史时代得到新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坚信:马氏家族的优秀子孙必将不负国人厚望,在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腾飞中,在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发展中,一定会一马当先,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