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市邻水县九龙镇马盐村的李路长已经记不得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自29年前母亲失明以来,他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邻近的羊鹿滩村;每次离家的时间,从不会超过半天。
李路长也记不得多久没睡过一个整觉,每天夜里,他总会起来两三次,给母亲盖被子、端尿盆子。
在过去的29年里,照顾母亲这件事,周而复始:给母亲洗脸、洗头、洗脚,准备一日三餐,清洗母亲因大小便失禁换下的衣物……
有人说,“李路长,要不是你这个老妈子拖累,你说不定都娶上媳妇了,你这一辈子不值得。”
李路长却说:“他是我妈,她养我小,我理应养她老,哪有啥值不值得。”
长兄为父
父亲过世后,他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
李路长,今年55岁,尽管年纪不大,却已满头白发。
33年前,李路长父亲去世时,他22岁,家里最小的弟弟才8岁,两个妹妹正处于读书的年纪。
“农村有个说法,叫长兄为父。”李路长说,父亲过世后,他便开始扛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农村娃,早当家。10多岁,李路长便开始帮着父亲母亲打理家里、干农活。
“那时打谷子,一挑就是100多斤,全是我和父亲一挑一挑挑回去。”李路长说,尽管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但父亲勤劳能干,母亲勤俭持家,一家人生活和和美美。
1986年,父亲的突然去世,让整个家失去了顶梁柱。四年后,母亲眼睛也因多种疾病导致渐渐失明、大小便失禁。
“变故来得太突然了,弟弟妹妹还小,只能靠我这个大哥来把家扛起来。”李路长说,那时,为了挣钱养家,他不仅种了很多田地,平常还要四处打零工。
“搬砖、和泥、修路,什么都做。”李路长说,最累的时候,要数稻谷成熟的季节。
“这几年精准扶贫,我们村的路修起来了,打谷子可以用机器,那些年没有收谷机,全靠人工打,运谷子全靠肩挑背磨。”李路长说,那时家里穷,为了省钱,尽管他种了6亩多田,但从没出钱请过人。打谷子、收谷子、筛谷子、晒谷子,全是他带着弟弟妹妹在做。
“有时周边亲友看我们家很忙,偶尔也会过来帮忙。”李路长说,就这样,边做庄稼、边打零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李路长把整个家撑了起来。
久病床前有孝子
29年照顾母亲,无微不至,毫无怨言
“儿啦,打水来,给我洗脸!”1月16日下午2时左右,李路长的母亲睡完午觉,便开始呼唤他。
“来喽!”随着应答声,李路长已经打好热水端到了母亲面前。
“妈,你坐这里来,我好给你洗。”李路长把母亲搀扶到床沿上坐好后,弯下腰、拧好毛巾,细心地给母亲擦拭脸庞。
记者发现,虽然李路长母亲双目失明、大小便失禁,但走进其母亲的房间,却没有异味,其母亲穿得整整齐齐。
“我妈爱干净,我每天都给她换洗衣物。”李路长说。
“要是不了解他的人,绝对看不出来他是这样一个细心的人。”在马盐村村主任钟世文看来,李路长性格耿直、不爱说话,是个铮铮汉子,但在服侍其老母亲这件事上,却做得细致入微。
细致,表现在一个个细节上。
据钟世文介绍,为了让母亲生活得更舒服,李路长不仅每天给母亲更换因大小便失禁弄脏的裤子、床单。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着觉,他给老人买来电风扇后,每晚还会坐在老人旁边扇扇子,等老人安然入睡后才休息。
“冬天,为了让老人不受凉,他还会灌上暖水壶,放在老人手边,每晚坚持给老人洗热水脚、捂脚。”钟世文说,令他感动的,还在于每天无论李路长在哪里干活,只要一到饭点,他都会准时回家给老人做饭。
“以前有人给他出主意,说他到邻村打零工时,中午回去那趟来回就要花2个多小时,麻烦,让他把饭和菜煮在一起放锅里保温,让母亲自己吃就行,但李路长听了直摇头,说‘要不得’。”钟世文说,后来他才知道,李路长的母亲喜欢吃炒菜。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李路长用29年的陪伴与悉心照料告诉我们,久病床前有孝子。”钟世文说。
母亲在,家就在
最怕自己生病,没法照顾好母亲
如今,乘着精准扶贫政策东风,李路长家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母亲生病了有医保兜底,每月政府还要给予她一定的补贴。去年9月,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李路长还和母亲搬了新家。
“住进了新房子,母亲看病有保障。”李路长说,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照顾母亲,最辛苦的事是什么?”
面对记者提问,李路长沉思片刻后回答:“也没什么辛苦的,都是很平常的事。”
过了一会儿,李路长补充道:“担心的事倒是有一件,就是自己不敢生病。”
记者这时才发现,李路长穿的衣服比普通人厚,尽管当天的采访一直在室内进行,但至始至终他都戴着帽子。
“夏天怕中暑,冬天怕感冒。”李路长说,记得有一年夏天,他干完活回到家中就中暑了,过了很久,母亲发现他还没回家煮饭,摸索着下床,才发现了躺在地上的他。
“后来隔壁老周听到我妈的呼叫,才过来把我扶起来,给我喂了药才慢慢好起来了。”李路长说,还有一次他患上重感冒,又吐又拉又头晕,在家躺了两天,才慢慢好起来。
“那两天我妈自己摸索着去煮饭,差点摔倒在厨房。”李路长说,经过那两次以后,为了避免生病,他形成了“冬天穿厚点,高温少干点,发现生病苗头马上吃药”的习惯。
“你的弟弟妹妹平常会回来照顾母亲吗?”记者问道。
“一般过年要回来,生大病要回来,但平常我都叫他们少回来。”李路长说,弟弟妹妹在外安了家,条件也不宽裕,回一次老家,又是一笔开支。
“我是大哥,又没成家,多照顾一点,应该的。”李路长这一照顾,就是29年,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