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误解 误传到扰乱视听

当人们在谈论或评价历史人物时,常可听到这样的称谓:‘’西伯侯姬昌‘’、‘’公豹‘’、‘’候虎‘’,电视剧亦如此呼叫。呼叫者理直气壮,可听者却十分别扭,倍感荒谬,究其原因皆为缺乏历史常识所致。

据笔者所知:商周时期国家一把手称为 帝  天子  王,而下面的行政机构负责人,包括封国的国君按级别从大到小应为 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是为爵位,即级别。如西伯姬昌:西即西歧,是为封国名称,伯是爵位,姬为姓氏,昌为名子。如若称为西伯候,拿现在的话来说,如李某人当了市长,你称他为李市省长,这样行吗? 岂不是在闹笑话吗?

还有大叫 公豹、侯虎。此亦很荒谬。申公豹者:申应为封地名称或封号,公为爵位,即行政级别的名称,豹为其名子。这样以来,可以叫他申公,或直呼其名    豹 ,但绝不可叫公豹,崇候虎,亦如此,可叫崇候或虎,亦不可叫候虎。另如陈国国君胡公满,难到你能叫他公满吗?鼎鼎大名的周公,姓姬名旦,称周公旦,难道能说他姓周叫公旦吗?

造成这些称谓上的错乱,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历史上形成的,如撰写《封神榜》的作者就没有搞清楚这些历史常识,从明代开始就胡叫乱喊,造成了以讹传讹的混乱现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介此,提醒今人:在撰写文章,创作和改编历史剧时,尽量搞清楚历史背景,严谨一些,负责一点,避免犯下常识方面的错误,造成再次混乱,扰乱视听。



                                      马卫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9,344评论 0 18
  • 读《米娅快跑全集》混进QT(1)有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看到题目很有意思,当时在想,为什么叫混进?当我读到第一部...
    闫玉莲阅读 1,690评论 3 0
  • 潇潇 2009-1-28 1:10 上班了,特想写点煽情的,让我也激情燃烧一把,结果发现,不行. 回家了,特想写点...
    vivian_xx阅读 1,482评论 0 0
  • 李雨静阅读 1,6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