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咏蝉》
唐代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西陆:指秋天。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正当盛年。
白头吟:乐府曲名。
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
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骆宾王在朝廷任职时,以言论得罪武则天,被诬陷入狱。诗人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写出自己入狱后艰难处境,表明自己始终如一的光明磊落的心胸。巧用拟人手法,是这首诗的突出成就。开咏物诗之先河。
深秋季节寒蝉叫个不停,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么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露重飞难进,表面是指蝉因为露水太重,沾到翅膀上,再难起飞。比喻自己因为谗言太多而蒙冤入狱。
风多响易沉。表面是指风声太大太多,而把蝉的鸣叫淹没了。比喻阻隔太多,无法向帝王表白自己的心志,自己的意见也无法通达朝廷。
西陆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之也,深山穷谷,涸阴互寒。其用之也,禄位宾客丧祭。”杜预注“北陆”:“陆,道也。谓夏十二月日在虚、危,冰坚而藏之。”注“西陆”:“谓夏三月,日在昴、毕,蛰虫出而用冰。春分之中,奎星朝见而东方。” 这里将“西陆”解释为春天。在这之后,西陆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是直至《后汉书·律历志》,词意仍然不变:“是故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春,南陆谓之夏,东陆谓之秋。日道发南,去极弥远,其景弥长,远长乃极,冬乃至焉。日道敛北,去极弥近,其景弥短,近短乃极,夏乃至焉。二至之中,道齐景正,春秋分焉。” 但在其后的《隋书·天文志》中:“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日)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这里“西陆”就有了秋天的意思了。
南冠,是俘虏的代称。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亦作“南冠囚”,“南冠君子”,“南冠客”,“南冠”。一般文人也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