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徒步,旨在坚持。今天早晨六点钟起来,准备去跑步,发现下雨了,遂转回家里看了会书,可是内在的力比多一旦启动,‘强迫性重复’便开始运作起来,不去跑就会发生阻抗,有些难受。所以到七点二十分的时候,就冒着小雨去跑了五公里,甚至比昨晚还快了一分钟。给自己点个赞吧。
昨天跑完步之后,准备录视频,录了几次也找不到节奏感,对着镜头说不出话来,就先开了直播视频准备练习练习。我以为没有人,就开始胡说八道的瞎扯,结果还来了三个人,有一个还是我同学,搞得我有点尴尬,语无伦次的十几分钟我就关了。至此我得到一个心理体验,这个说要比写还要难,先不说储备的知识够不够用,只是这个镜头适应就已经非常困难。看来真的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啊,要多加练习才是。
虽然直播不成功,但是这份体验搞得我内心非常兴奋,半天处在在狂之中。
这时候,群里的冉老师,还鼓励我,说读我的文章能够引起共鸣,然后内心又升起一个小心喜。其实我对冉老师并不熟悉,按照我的思维惯性——我是一个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觉察自己的能力尚且不足,觉察别人的能力更欠缺很多,这是我最近跟着老师学习心理才逐渐有的觉察,即所谓由‘把别人当自己’的自以为是逐渐向‘把自己当别人’他以为是过度。
而后我看了一下冉老师录的视频,语速均匀,波澜不惊里面蕴含着平静的力量,符合老师的气质。从信息对称的角度老说,冉老师了解我很定多余我了解冉老师,一个原因是前面说了,我没有那么多余的觉察能力,二个我在群里暴露的比较多,但是再和冉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有种共情的感觉,虽然在现实的层面完全不熟悉,然后在心理层面好像非常熟悉一样,甚至有些亲近感。
这是我在老师的课上,除了克富老师,大力老师和丽囡姐姐毕竟聊得多也更熟悉之外,冉老师是我产生这种亲切和信任感比较强的一个人,我觉得是共情,但是我不知道我共情了冉老师,还是冉老师共情了我?
老师讲的,亲者生处,熟者亲处,生者熟处。我跟冉老师貌似产生了这种很熟悉的感觉,是生者熟处吗?
如果按照过往我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我肯定认为是我共情了冉老师,然后躲在角落里沾沾自喜。然而最近学习心理学,也算是有了一点自知之名。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即是无知者无畏
知道自己不知道,即是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知道,即是觉察之始
知道自己知道,即是习惯成自然
我现在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自知。
怀着谦卑的求知之心,我查了一下共情的含义:共情是咨询师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
共情的含义包括:一、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图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二、咨询师借助与知识和经验,把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深刻的理解求助这的心理和具体的问题的实质。三、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用共情的定义来分析,我又觉得这种情感不像是共情了。更像是一种情感共鸣?
然而这种内心震撼的情感却触动了我的内心,如果我有咨询需求,愿意相信一个咨询师的话,无疑跟冉老师建立的这种情感是值得我信任的。反过来说,我也具备冉老师一样被信任的能力吗?!
这是我的体验,我想记录下来,以备走过一段路之后回头来看看当初出发的样子与心态。也想请各位有经验的老师给予指点迷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