硨 磲
* 佛教七寶之一 *
在佛經上描寫佛國土中的眾多寶物,雖然比人間的莊嚴瑰麗得多,但佛教所說的七寶,在世間上亦可找到,可是各種經典對於七寶的記載則不盡相同,茲舉出數部經典為例:
(一)《佛本行集經卷二》所記載之七寶為:金、銀、琉璃、車渠、馬瑙、珊瑚、頗黎。
(二)《大阿彌陀經.地平氣和分》為:黃金、白銀、水晶、琉璃、珊瑚、琥珀、硨磲。
(三)《阿彌陀經》及《大智度論卷十》之七寶為:金、銀、琉璃、頗梨、硨磲、赤珠、瑪瑙。
(四)《妙法蓮華經.卷四》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
(五)《大般若經》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
(六)《恆水經》則以金、銀、珊瑚、真珠、硨磲、明月珠、摩尼寶為七寶。
其他記載關於七寶之經典還有如《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大樓炭經卷一》、《起世因本經卷一》、《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中》、《佛地經論卷一》、《大寶積經卷十七》、《無量壽經卷上》等等。
「硨磲」,梵名 MUSARAGALVA ,音譯作:牟娑洛揭婆、目娑囉伽羅婆、牟呼婆羯落婆、摩娑羅伽隸、牟娑婆、謨薩羅、牟娑洛等,其意思為紫色寶、紺(廣州音讀〝禁〞,為一種深青色而略帶微紅之顏色,俗稱天青色)色寶。在古代「硨磲」二字寫作「車渠」,沒有石字旁,後世「車渠」二字方加上了石字旁,使人易於明白「硨磲」是一種寶石,其實「車渠」兩字的真正意思為車輪的外圈,在古代車輪是用木製成的,但發展到現代的車輪或叫車胎,無論是單車、電單車、汽車等,車胎的外圈都是用塑膠物質所製造的了。
海洋中有一種生物,屬於貝類家族,是一種介殼軟體動物,形如蚌蛤,殼大而厚,略呈三角形,牠的直徑約有一點五米,體重可達三百多公斤;在此種動物的外殼上有深大之溝紋如車輪的外圈,故被命名為「車渠」。車渠的外殼通常呈白色或淺黃色,殼體光滑,厚達數吋,是由外層角質層、中層稜柱層和內層珍珠層三部份構成,是琢磨玉器的優良材料。車渠的肉呈白色,可供食用,其外套膜邊緣(包裹著肉的一種薄膜)為青、紫或黃綠等顏色,極為美麗,正由於其顏色的關係,在佛經上記載的所謂的硨磲,應解作紫色或紺色的寶物,方合梵語的原意;但後世一般則稱白珊瑚及貝殼所製之物為硨磲,可能由於硨磲的殼根本是白色或淺黃色的緣故。
硨磲在我國古代已被視為一種寶物,早在漢朝伏勝所著的《尚書大傳》當中,便記載了一則關於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里的地方,散宜生用硨磲大貝敬獻紂王,贖回文王的故事。硨磲棲息於熱帶海域,我國的海南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均有出產,其殼大的可作小兒浴盆及豬隻的食用盆,殼小的可用來燒製石灰或供觀賞用,據說在非洲的馬德拉群島來加喀戈地方,當地人用硨磲當作食物的防腐保溫箱。
故此,凡是深青或紫色的礦石或玉石之類的東西,皆可視為七寶中之硨磲,甚而是白色的玉石之類也可以。硨磲亦是一種有情識的生命,佛教絕不會教人殺生以取其殼作為念珠或供養佛菩薩之物品,故此「車渠」加石字旁應寫成「硨磲」很有意思,可使人明白到現今的「硨磲」兩字是代表石類中的某種珍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