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针对网上流传的《郎平的一封公开信》发表三点声明:“第一,这篇文章完全是冒名杜撰!第二,这篇杜撰文章出现后导致的所有不良后果由该文作者承担!第三,我保留用法律手段追究此事的权利!”该文章杜撰道,“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将我无限拔高乃至神化的倾向,让我也产生一丝忧虑。我必须强调:荣誉是国家的,功劳是领导的,汗水是集体的,只有奖金才是个人的。”(人民网微信公号8月25日)
针对这封冒名信,郎平的回应有力有理有节,由此颇能看出郎平的将帅风度。但是,就凭这样一封不着调的冒名信,居然也能引起网上的轰动,这也有着其中的必然。在社交平台上,到处都可见到这封信的转发,而且,在转发的引语上,基本上都加上了诸如“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类故弄玄虚老套之辞。然而,不管人们如何理性地否定这封信的内容,它都在产生着巨额的阅读量,人们一方面在心里否定着,而另一方面却又在心不由衷地转发着,这种心态的背后到底隐含着什么共同的东西?
人们对名人的关注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名人的号召力是有目共睹的,就此来说,这无法否认,所以,这也就产生了名人的社交引力。但是,从现在自媒体发达程度上说,很多人并不满足于对名人的仰慕,而是要想方设法占点名人的光。凡是这样的人,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事情总会有自己的看法,而迫于找不到主流出口,也就必然会在社交平台上兜售自己的观点。从言论自由的角度上说,这并没有错。但是,就这封信来说,却是个难以原谅的错误,因为,这已不是观点性的问题,而是一种冒名人之口的蓄意污蔑。
但是,对于这封冒名信,除了源头作者之外,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心不由衷地转发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就是因为女排在获得冠军之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而这样的赞誉在一些大媒体上,总会挂上些“神”的成份,而且也过于政治化,这样的赞誉如果放在前些年,也并无不妥,因为那时候就时兴这一套,哪个媒体用的大词越多,就越貌似爱国,因此各路媒体都比赛式地挖掘并使用大词,硬生生地将人搬上了高高在上的神坛。
而中国女排经历了十二年的寂寞,终于又得到了世界冠军,这当然会让全社会为之兴奋。但是,女排十二年的寂寞,也让人们看到人就是人,根本没有神的存在感,赛场就是赛场,它不会是谁能指定的神坛。因此这十二年对中国女排来说,是一个时间不短的再度磨练,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也是一个在心里让女排走下神坛的过程。尽管一些人不愿接受这种让神变成人的过程,人心虽然也都有多面性,最终都要回归于体育赛事规律的本身。
这次,从女排获得了冠军之时,媒体也是给足了应有的报道,但是,对于一些“神”的成份,人们接受起来已不那么适应。因为十二年的过程,人们明白了体育就是体育,不应当给它负载上过多的东西。让体育回归本身,才是随时说得出口,并且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恰当言辞。但是,一些媒体的报道依然是十二年前的老一套,因而,人们还是会感到些许发自内心的不适。而对于这封冒名信,社会当然应当给予最严厉的指责,而且正如郎平所说,可以保留用法律手段追究此事的权利。
然而,这封冒名信为何会有那么多人心不由衷地转发,其实,这背后恰是一种面对媒体报道,希望让“神”回归到人,希望让体育回归到体育的共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