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生错过的那些日子,那些事
英语学习是我浪费最多日子、错过最多的事。无数次的“错过”,无数次的痛苦,无数次的“开始”,无数次的时间沉没......
读小学在农村,一直读到初一,不开设英语课。初二转到县一中,被分在最差的一个班,从零开始的我,两年英语除过只记住了long long ago之外,能回忆起来的全是无数个怎么样与两位英语老师调皮捣蛋的事——我保证,那个时候,老师肯定说过“英语要学好!”。
中专不开设英语,四年未与一个单词打过交道,当时确实有几位“极富远见”的同学在自学英语,自己不仅未受传染,而且口出无知的妄言——学英语有啥用,学门特长呀(我学了手风琴)。
中专毕业后,在小学工作两年,不安份的我立志要考普通大学——幻想进省城工作。但再次无知地口出狂言“我不学英语,都能考上大学”。结果呢?——高考英语蒙了17分,虽然专业课全省第二,但文化课只够上专科。
专科两年,学校给音乐专业特殊政策——不用过国家英语四级,过校二级即可,即使校二级,也可以蒙混过关。所以两年的英语课,除升级了调皮捣蛋的内容和形式之外,水平没有任何长进。当然,大学老师讲道理的水平很高,也讲了很多道理,但当时死活“与我无关”。
后来考研,认清了英语必须断臂,遂先研究记忆法,再三个月背下考研大纲规定的五千多个单词和短语,再死磕往年真题,最后以英语56分(当年分数线40分)读研。
读研三年,自己当然知道英语重要了,但一直停留在“知道分子”,三年很少复习,六次报考六级考试,六次三、四十分。
再后来读博,知道英语是自己的工具,所以考前认真阅读了能找到的所有音乐英语教材及一个英文版西方音乐史,这次真正长进了一些水平,考博成绩还算理想(69)。
然而,直到现在,这个工具仍然不能得心应手,总之,用英语困难重重。新生大学有英语朗读,坚持了两天,即败下。
现在仍然知道“英语很重要”,算一算,也学了整整三十年英语了,“考试”成绩也理想过,但实际使用呢——
欧美原声片看不懂,一篇英文文献三四个小时才能读完,口语是哑巴,听力是聋子,写作就别说了吧……
错过的机会,已经数不清了
那么,如何尽可能少错过呢?
二、减少错过的方法
前一段时间有篇微信文章,说“让肌肉行动”。就是将已经认可但还没有彻底想透的道理,或者说,还停留在观念很难产生行动时,就关闭思想,直接让已经认可的“道理”指挥肌肉,立即行动。
再退一步,或者都识别不出来哪个是真正好的道理——尤其是年轻时,往往是这样——最好能追踪一位自己非常相信、又在将来想成为TA那样的优秀人物。TA说什么,就做什么,或者不等TA说,就模仿TA的行为。
让得俞敏洪有次介绍,他在北大读书时,发现王强很会读书,水平比自己高很多,他就一直把王强跟上,王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我在读博士之后,一直相对“好运不断”,我觉得“秘诀”就是一切按照导师(前提是我的导师是一位非常德高望重的老师,现在有的老师不能这么做,当然,作此判断也需要能力)说的去做,他没说我也刻意模仿去做。
再扫描我的英语学习,既没有刻意让肌肉持续行动过,也没有刻意模仿过哪位英语大牛。
我的那些生生错过的日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