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过程中,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国之大局,体会到教育的非凡意义与任重道远。在“师德典型引领——时代楷模发布厅”里鲜活的教育英雄和教育榜样的动人故事中,再次感受到教育人坚强的信仰和无私奉献的中国气节。
祖国的未来离不开我。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关键靠教育。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教师就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新时代的教师队伍应该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成为“人师和经师的统一者”。作为一名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扛起肩上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教育梦接力奋斗。
榜样的力量感化着我。
张桂梅,一名普通的女教师,在挺过自己悲惨的命运后,独自一人来到偏远山区支教。在目睹了当地女孩子常年无学可上或常年辍学的现实状况后,凭借自己一个人坚强的毅力和教育信仰,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终于办起了一所学费全免的女子高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手里常常举起的小喇叭,至学校创办以来,她每天总是五点多就起床,拖着病怏的身体,到学校开好灯,然后举起小喇叭呼唤一学生起床、用餐、开始学习,小喇叭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在校园各个角落,各个时段。她忧学生之忧,苦学生之苦,工作的这些念头,她家访的足迹遍布了当地所有的村落,曾经还因翻山越岭摔断过肋骨。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女子高中高考上线率一直位列全县第一,是的,就是她书写了一个令人赞叹的教育神话。此时的她需要别人的搀扶才能站立在领奖台上,全身的疾病,已经将她折磨得有些孱弱,而她铿锵有力的声音和为教育奋斗终身,付出生命的英雄气质却无比高大也充满力量,像极了女子高中教学楼身上印出的那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张玉滚,山沟里一所小学的校长。黑虎庙地处边远山区,因为贫困和恶劣的地理条件,学校最缺的就是教师。而张玉滚因为对大山孩子的爱,放弃了到城市发展的机会,接下了每月只有80元工资的教学工作。为了孩子们能更好地上学,他不光要上课,还要给孩子们做饭、缝补衣物,当学校的搬运工,下去雨天背孩子们过河,甚至把自己的妻子拉到学校当免费的炊事员,劝说自己的侄儿和侄儿媳放下省城已经拥有的高资工作,一同回山当了老师。为了给缺书的孩子买回书,他的妻子曾独自背着9个月大的孩子到远隔五六十公里的镇上买书,回来途中,因车祸女儿不幸遇难。他总是微笑着用轻松的语言讲述着曾经教书的点点滴滴,可是,他嘴里每一个轻描淡写的故事,都让我无比震撼、惊讶,我被他为学生纯粹、质朴的爱,为教育无私奉献的执着红深深地震撼。他的学生永远也忘不了老师肩膀上的温暖,这也将成为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最强大的能量。
太多的楷模、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感动着我,共鸣着我。我越来越赞成那句话“一个学校其实最重要的学生是老师。”教师对教育的爱与责任,教师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种下学生对人生的追求,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创造中国教育美好的未来。
红色的血脉激励着我。
外公在多年前因病离世,他是一名共产党员。记得,退休后的他常常干一件事:每一天他都会抽出时间把当天的各类报纸翻阅一边,再带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地把报上登载的关于国家发生的重要事件剪下来,粘贴到他自己制作的一个大笔记本上,每次我去看望他时,他总会将他的作品拿来让我欣赏,和我认真的交流一番。当时,还在上中学的我只当是外公对退休生活的一种消遣,现在,外公已经不在了,我才发现我才开始渐渐懂了外公的心思。即使不能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奉献,外公对祖国的发展的关注从未停止过,他坚定的革命信仰也从未动摇过,也许爱党报国才是他最炙热的心。是啊!“青春向党,无私拼搏”才是每一位中国人最该有的事业。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中国的教育迎来了改革的新时代,而当前的教师队伍,还需要不断地壮大和发展,教师的成长首先精神的成长,我们教师都应该做爱与责任的践行者,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在教育这片净土上,踏踏实实奋斗,不需要宣扬,不需要包装,也将自带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