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司马迁史记中说过人的本性喜欢恬淡,因为受到外物的刺激于是产生了欲望。最后人被物化,被外物所牵累。于是社会风气逐渐败坏,而后便有了以礼乐法来调节控制人的欲望,使社会维持一个平衡。
礼乐法的课题就太大了,今天主要讲讲返璞归真修持自身。
我们从小就被要求有一个好成绩,然后升入名牌学校获得体面工作,人生圆满。
看似圆满实际上并不圆满,上进的人在此依然无法停下来,竞争永远不会结束,内心没有栖息与宁静之处。
而道德不够的人到此却会利用社会赋予自己的“美与善”的品牌大肆行自己的私欲,让自己沉沦欲望中。而且还会在“美与善”的掩护下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此人此刻已经失去是非观。
现在社会为什么一有人说自己是高富帅白富美就会有一群人趋之若鹜的上当,不惜代价,背上巨额债务,家破人亡,其实骗子并不高明,但这些受害人因为被固化的美丑标准迷失了自我。
而在成绩与竞争的巨大齿轮下被淘汰下来的上进之人,会承受来自自己和他人的双重压力,在自我怀疑之路越走越远,连自我天性中浑然天成的善与美都会成为得不到社会肯定的自我精神内耗动力。
而道德不够的人,到这里也会放纵自己的欲望,以此来达到一个逃避社会为自己减压的目的。然后彻底被外界物化,成了追求欲望的工具人。最后和那些有体面工作而少道德的人一样成了没有是非价值观的恶人。
有些人表面活的很有秩序,可却已经离恶与不善越来越近。
看到一位主治戒除酒瘾的医生说喝酒成瘾也呈现两极化,那些有着高收入的如律师,老师公务员医生也会沉迷酒瘾,和重体力活的人一起都是酒瘾高危人群。
其实不存在职业两极化,世俗的成功与否并不会让人的内心自然有序起来。这些人对酒精的沉迷都是内心的失衡与失序,也是美丑善恶好坏无止境的追求与沉沦所带来的。
一切都成了外在输赢游戏的牺牲品,大家陷入了有限的游戏,但其实我们却身处无限游戏的轮盘之中。
而重拾自然之道可以重新打造自身秩序,认识到天地万物存在的必然性,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声音,前后,其实都是一个自然存在的,就像中医说的阴阳之气,人体因为阴阳之气各自依存安于己位,所以才会维持人体运转和生机。
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决离,必死之兆。
而美丑善恶的标准却像人为打造了一个独阴孤阳之境地。人变的越来越不健康是指日可待的。
前几天看到有人在骂儒家和孔子,而抬高老子,这纯粹是打砸古人发泄自我了。看到有本书作者说孔子因为要到处推行仁所以成了丧家之犬,真的大跌眼镜。情绪化真的让人判断很难公允。这大概就是我对聊天群不热衷和对现在的大部分书读不下去的原因所在。
如果说道德经是无毒副作用延年益寿的上品补药,那么儒家应该是有微毒副作用有瑕疵的中品药了,儒家生于乱世而救乱世,是人心世道已病重之良方,时至今日的儒家经过提取淬炼你依然能在里面摄取到不少好东西。
而现在这个唯金钱至上为成功标准的世界,总会生出很多有剧毒的歪门邪道学说来,人们会喜爱接受它,是因为在传统教育环境和自身体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阴阳失调体质,人的思维其实是很奇妙的,我们会不停的寻找自己的药品和养分,来滋养壮大自我。
可如果你没有修习道,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观,就很容易把毒蘑菇采回家熬汤了。
我们可以多和大自然学习,自然就可以明白老子说的无为与自然之道到底是什么,而调节自我,返璞归真,是让我们真的耳聪目明的第一步。道德经第三章可以说是一个具体操作方法了。
老子本意是国家治理之策,中医治病也喜欢把人的十二肺腑划分为一个国家各个部门一般,以达到一个井然有序,有的放矢。
其实我们调节自我也是一样,你自己的内心就是一个国家,你用了什么政策也就决定了你自我的兴衰荣枯走向。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有人总说老子的政策是愚民政策,这是典型的把智慧当成宝贝的心理,却认识不到智慧的危害,也是对自然之道的一种误解。
孔子不求干碌而修品行,却碌在其中。老子不求智慧而修天道,却智慧自在其中。
人生有时候并非“求仁得仁”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已经离真理离大道越发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