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样东西无处不在,它永远都会以十分强势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就是竞争;但与此同时,我们身上也普遍有一样东西,它永远都能够帮助我们直面竞争并使我们变得强大,它就是自卑。
————题记
今天小编想与各位一起分享一本写于1932年的经典之作《自卑与超越》(另一版本译作《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2.7-1937.5.28),如果各位对他不太了解的话,那他的老师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他们师徒二人以及荣格并称心理学家的三巨头。今天谈到的这本书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可见其写作历史背景之悠久,但他书中的话语和想法放在当下还是那么充满现实意义.小编读后的震撼很大。朋友,如果你正在看这篇文章,那我就默认你是一位知心的读者啦,我想与你一起分享一下我此刻的读书感悟。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确实,曾几何时,我们会以一种大无畏的拼搏精神去面对各种挑战,直面竞争。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客观上来说是由各种利益组成的,不论是直接利益还是间接利益,涉及到利益关系就必然会产生竞争,从而演变成对自身的某种挑战。蓦然回首,以前的自己是那么自信,一直都会以强大的乐观态度和毅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即使做错了、竞争输了也会很干脆地抹去嘴角和额头的鲜血,自省一番,大笑一回,然后继续前行。小编并不拥有好斗的习惯,但来者不拒。就如同海贼王中大家所敬畏的霸气一样,我感觉曾经的自己是那么勇于面对由竞争产生的自卑影响,从而不断超越自身。但,猛地回头,随着岁月的蹉跎我却发现自己在慢慢改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朱熹对此也曾对此高度概括说:《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还记得曾几何时,小编认为在大学可以如书中所讲的那样带给我很多真正有意义的事物,那时候的自己是在无限憧憬着大学的沐浴、憧憬着底蕴丰富的大学生活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大学四年的年轮已经成为了同心圆,我经历了许多曾经不曾感受到的,也曾经感受到了深深的自卑,有着一段段艰难的日子,但我很开心自己还是想通了,在思索的过程中也很庆幸有《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陪伴。它,成为我精神上的助推器,因为有共鸣所以感到震撼。
可能是因为所处的氛围不同,当我们在高中参加了成人典礼之后,走进大学那就是以“成熟”为标签的世界。俗话说,大学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完完全全可以称之为一个“稍微纯净版”的小社会。
上大学了,有的人说:成熟点,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要想融入大学生活就必须追随所谓的主流……;有的人说:现实一点吧,每个人都是虚伪的,人如果太死板没有前途,混不开啊,当然,也不能太“跳”,不然就是作死的群攻对象……;有的人说:要低调一点,装得自然一些,做人要聪明一点,人前人后不一样都很正常……;有的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要做假惺惺的帮助别人的事情,说,你想得到什么?每个人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有的人说:哪怕内心有千万只“草泥马”奔腾驰骋,也要能够做到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甚至笑脸相迎……有时候,作为一名文科生,会因为将问题看的太过透彻而带给自己过多的烦恼,有时候也会因为感悟太多而庸人自扰。但是,强大的思辨能力和心理素质帮助我不断地自我调整着。
所以,我通过这本书的到了一个想法,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小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而完美的人世间也并不存在。有时候,看到身边的人我会感到有些自卑:有的学习能力极强,能利用生活中的一切点滴时间学习;有的对自己特别有规划,已经在无形中延长了其人生的价值;有的能够极好地处理生活和学习的关系;有的社交能力极强,能够将活动办得非常成功,身边还拥有一大群的知心朋友;有的底蕴深厚,肚子里的墨水很多,多到甚至能够让小编汗颜;有的很能沉下心来做任何事,定力的深厚可见一斑;有的心态非常好,能够用最正确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例子还有很多,但无一例外让小编感受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存在的不足,自卑感油然而生。但正如本书作者阿德勒所说的那样,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小编理解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自卑感是追求卓越的精神依据和鞭策引领,当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产生自卑感,使自己深深地反省和感悟的同时,内心驱动力便不断促使自己朝着理想的和憧憬的方向发展并为之努力着。我想,这才是正确对待自卑感的态度。
阿德勒说的很对,其实自卑感一直都存在,只是自己的感觉强烈程度不同罢了,有时候小编会反思,以前的自己哪怕“头破血流”也要笑着面对自卑感,而现在的自己却不敢正视自卑,更不用说解决问题、超越自我了。我想,现在的自己更多的时候都是考虑到可能会失败而选择了退缩,变得如此患得患失,这样的过于谨慎的自己连我自己都不能认可。以前的我是将自己从自卑转化成自信,而现在的自己是将自信转变成自卑。
在人生所处的大环境中,不能潜移默化地被周围环境所同化,因为飘摇不定、不能把握自己的人是可悲的;同样,不能领悟“认识你自己”的真谛,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从内心深处否定自己,不能有否定之否定的思想觉悟也是可悲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现在还缺少什么、还有哪些不足;以及我身上还有哪些优点、有什么可以继续丰富和完善的地方……这些优缺点都值得我用时间作为打磨机,将产生的自卑感当作苦涩的咖啡豆、以时间和毅力作为动力、用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周边的人或事并以此作为纯熟的经验,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致志研磨“咖啡豆”,最终变成人生中一杯杯香醇可口的咖啡,完成自己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为自己能够留下那“浓郁、沁人心田”的美好回忆而不断努力。
超越,本身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但我将其总结为三点:
1.超越的对象永远是自己,努力超越曾经的自己,不断憧憬着未来的更好的自己然后再使之成为曾经。
2.由竞争产生的自卑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甚至不敢正确对待自卑,不要使之成为超越自我道路上的拦路虎,不管选择逃避还是掩藏,它终究还是存在的,只有释怀面对才是王者之道。
3.自卑本身和自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自卑是自信产生的前提与动力,自信是自卑不断质变升华的最为正确的结晶。
朋友,如果你读完了这篇文章,产生了共鸣或是有任何的想法,小编在这等着你的加入、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