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那即将踏入职场的83名应届本科毕业生

1

请允许我先煽情一下,因为确实感慨万千

当了7年大学老师,每年5月和9月,是最激动的两个时间,送走一批学生,然后迎来新的一批学生。

昨天你们答辩完毕,欢快地邀请老师参加你们的“散伙饭”。大家欢坐一堂,不再有往日的拘束,一副白衣少年、正青春年华的模样,真的是最好的时光,让我依稀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大学毕业的模样。

看着你们年轻、充满朝气的脸,只能祝福一句:“愿你们未来的路越走越敞亮。”有几个学生拉着我说,老师,我们几个想单独跟你约饭,聆听你最后的教导。

我笑着说还没听够啊,不嫌老师啰嗦啊。

回家的路上,破例没听专栏。闻着花束混合的香气,一边开车一边想“最后的教导”应该是什么呢?

是对他们上学期间的评价?是对他们未来人生的美好祝福?还是对他们即将启程的新旅途给予一点忠告?


2

有人说,大学就像割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

这句话很形象,但很没人情味儿。

韭菜是你种下了就不用管它,什么型号的种子,最后就长出什么型号的韭菜。

如果长出个两条腿的大萝卜,那就是个意外。

但学生不是。

进校门的时候大家起点都差不多,经过四年的洗礼,大家开始呈现各种不同的状态,用两极分化也不为过。

有的学生拿到好几所大学的offer。问道,老师,你说我去哪里好呢?

其实你心里早就有了答案,何必询问。

当然是去最国际化最繁华最前沿的大城市啦,你的眼界和格局都会不一样,你会重新定义自己。

他在中国最繁华、最具有潜力的城市和世界最繁华最前沿城市之间,选择了走向世界,并规划好了自己未来几年的目标和努力路线。

其实,从大一开始,我就很看好他啦。是一个爱跟老师交流的孩子,有问题就抓着你不放。他甚至还记得我先生跟他是老乡。

4年前,我说,你要是一直保持这个习惯到你毕业,你一定会跟别人很不一样。

果然如此。

而有的学生,你从他大一的表现,就已经能预见他的大四。

他终将把四年过成一年,没有长进,最后还荒废了自己。

心痛,恨铁不成钢。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否能当好老师。

我们俗话里说,3岁看到老。

这话有点夸张了,但通过一个人的习惯和表现,确实可以大致判断他未来几年的状况。


3

上周我在大三的专业实习之前开了一次职业规划讲座,听课率几乎是100%,我也很感动。

会后我随便问了几个同学,想看一下反馈。问他们有收获吗?他们说太有收获了。

我说要是转化为行动,那才叫真正的有收获。

有几名学生专门跑过来向我表示感谢,说老师要是早点听到这样的讲座就好了。

所以我决定对大一的学生,利用最后一次课也给他们讲一次“你的大学应该怎么过”,或者“你怎么过你的大学,你就怎么过完你的一生。。。。”

我们经常说要进行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乃至人生管理。

其实,最好的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以及人生管理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方向,更具体一点来说,是自己的职业方向。

感姐说,一个人如果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

她还说,一个人如果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

作为马上要踏入社会的职场小白,需要立足现在,胸怀未来,从做好自己进入社会的第一个规划开始。



大学生职业规划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这里给一个的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先从认知自我开始,画出自己的能力地图

1、先进行自我认知

做好职业规划首先需要立足自身情况,从认知自我开始。

认知自我就是认识真实的自己,包括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性格进行判断,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优势在哪里?想要什么?

怎么进行自我认知呢?

对职场小白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终局思维法了。通过设置自己5年或者10年后的目标来反推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这样就不至于初入职场时只要是个机会就一头扎进去。

永远要记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错了,你的努力不仅仅白费,还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远。

2、画出自己的能力定位图

如果你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你就可以画出自己的能力定位图了,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①           高能力高兴趣

就是既喜欢又擅长的部分。这是你的优势所在,是未来的成长点,你要让你的成长点不断的发展壮大,让优势变得更强大,你的职业发展也会事半功倍。

②           高能力低兴趣

这部分是你有能力做好、但并不太喜欢做的工作。可以先当做存储,也就是退路。

③           低能力高兴趣

喜欢但不擅长的部分,这是你的潜力所在。如果你愿意努力,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将它转化为高能力高兴趣,也可以仅仅是当做兴趣。比如,我爱喝茶,对茶有一定的研究,我可以选择仅仅当做兴趣来自己陶醉,也可以更进一步,把茶发展成事业,获得一定的收入和自我实现。

④           低能力低兴趣

这是我们的能力盲区,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需要避免的最大的坑。

need-to-insert-img

 画出自己的能力地图

3、根据能力地图分析自己的策略

等你画出自己的能力地图后,我们就可以找出自己的策略啦。

你先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通过刻意练习,把它变成你擅长的事情,在你热爱、擅长的领域里持续的输入输出,成为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并从中获取价值。

路径总结:找到兴趣——刻意练习——把兴趣变成擅长—把擅长变成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从中获取价值


第二、了解真实的职业世界,明白职业的体系,知道自己适合进入哪一种职业体系。

我们把现代社会上的职业体系分为两个体系:

一个是传统职业体系,古典老师称之为陆地体系;一个是现代性职业体系,古典老师称之为海洋体系。

传统职业体系是主流,我们现在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别。

现代职业体系则是一种新型职业体系,以个体为中心,看重的是能力、影响力和特色。

目前传统职业体系是主流,但已经开始松动,这两个体系会并存很长一段时间。

那么,你的身价是由什么决定的?

是由你的职业价值坐标系来决定的,不同职业体系衡量的坐标系也就不同。

1、        传统职业体系的价值坐标系是:行业——企业——职能——职业

有清晰的坐标让你不会迷路。你的职业的价值往往不是由点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坐标系决定的。

行业是有生命周期的。如果把行业比喻成小区,朝阳行业是有升值空间的高档社区,成熟行业就是成熟小区,衰退行业就像老旧小区,企业就像小区的楼房,大企业是大楼房,小企业是小楼房。每栋楼房纵向按照金字塔结构分层:执行层(基层)、运营层(中层)、决策层(高层),横向按照职能部门分房间号,一共有市场、销售、研发、生产、服务、财务、人力和行政等8个职能部门

在传统的职业体系中,发展路径是比较明确的。你可以选择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的发展路径,也可以选择从这个职能部分调到另外的职能部门。

2、新职业趋势的价值坐标系是:圈子(影响力)——能力——特色

现代职业体系以个体为中心,一个人就是一个企业,主要依靠个体所在的圈子的影响力、个体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区别来形成独特优势,进而产生价值。它需要你具有产品能力、运营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等多种能力,用管理企业的能力来管理自己。

其实,无论你现在是在传统职业体系里,还是在新的职业体系里,还是未来想两栖想跨界,最重要的都是经营好自己,把自己当成一个企业去经营和提升。一方面要打造自己的硬核实力,一方面要打造软实力影响力和品牌力。有了这两点,不管你在哪个体系中,都能很好地生存,因为你在持续增值。

第三、明白自己处在哪个职业发展期,并采用相应的策略

1、明白自己处于哪个发展期

对于一般人来说,职业会经过生存期、发展期和事业期三个阶段,走完三阶段需要20-30年。每个阶段对职业的需求以及所需要的能力和应该采取的策略都是不一样的。

在生存期,我们对于职业的需求主要是生存手段,目标就是尽快经济独立。一般人的生存期大概3-5年。90后是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在小康社会出生的人,很多人不太存在生存问题,直接斜坡起步,进入发展期。

发展期的关注点不在收入上,而在迅速提升能力和发展上。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你的职业资产在增值。如果没完成这个转变,毫无进步,你基本上就要等着被淘汰了。

事业期的特征是找到成功的内在标准,用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来确定自己的成功标准。日本的很多寿司小店都是几代人传承百年以上,从一战前一直做到现在,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把寿司做得更好一点,这是事业期。

有一些人本来还处于第一、第二阶段,就想要直接瞄准梦想方向,注定会幻灭的。

三阶段可以加速通过,但是不能跨越。

诗和远方是要有的,但要从理解和接受现实的第一个台阶开始。

一定不能踩的坑:心在事业期,身在生存期。一些职场小白一上来就很想做大事,但是小事做不好。

这就是我们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制定相应策略

①现实策略

一般来说刚入职场刚进入一个公司,你是一个职场小白,最好的策略就是现实策略,先生存先适应,再求发展。这个时候,组织对你的期待,也并不希望你指点江山,而是期待你能快速做好手头的活,并会为你提供一些培训、指导等,帮你尽快胜任工作。一些职位本来已经很高的人,要调入新的领域,也常常会从基层做起,等适应了环境,做出了成绩,才会放入到正式的位子去,这叫现实策略。

②理想策略

等过了生存期适应期,就必须有理想层面的东西了,这时候就需要思考到底想要什么,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个时候有了成功经验,有了能力,有一定的资源,组织会主动思考如何满足你的需要,升职、转岗或者其他机会。

这两个策略,搞混了就会很尴尬。

之前广为流传的华为新员工的段子,是说有一个名校毕业的研究生进华为后不久,给老大任正非写了一封万言书,详细的点评了华为的经营策略,并提出了自己的发展建议,还洋洋自得。任正非的批示是:如果没有精神病,建议辞退。

一个组织的经营策略和战略,是基于组织背后的历史企业的文化和未来的趋势来制定的,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绝对不是一个刚进入组织的人马上可以理解的。这个新员工很明显颠倒了策略。

第四、牢记心法

1、永远是选择第一位,努力第二位。选择让你方向正确,努力让你不断精进。

2、人生需要聚焦,用终局思维逆推现在,执行适合自己的路径,保持方向正确。

3、战略上要高度重视,战术上也要重视。

4、永远保持你们的学习能力。工作是重新开始,也意味着你需要重新学习。

5、要有问题意识,善于问问题和总结,会让你超过90%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