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必要太完美 |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文丨张宗超
与读者书: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昨晚去影院看了阿尔米汗的新作《摔跤吧!爸爸》,感触很深,顺便安利一下。
至于这部片子到底如何我就不做点评了,相信有更多的人比我更具慧眼,何况我并不善于影评,我可能更擅长在观影中学一点东西,就总结了几点我的感悟和你分享。
在《和即将毕业的你聊聊工作|聊职场》一文中,我提到了直线思维,这个概念我在学堂里和社群里一直在强调。
影片中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让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
可结果却生了四个女儿,就在他收起奖章、奖牌放弃梦想的时,意外的发现女儿身上有惊人的天赋,与此同时,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拿到世界级金牌不一定非要有性别之分。
在女儿身上看到希望后,他决定训练自己的女儿,并最终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冠军,实现了他的梦想。
我想说的一点是,这样的思维困局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并且有很多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正在做一些不得不的选择。
破除的方式就是跳出原有的思维格局,打破原有的思维形成条件,进行假设和重新思考,影片中马哈维亚就是跳出了希望儿子实现自己梦想的原有思维格局,从新认识到实现冠军梦想,没有规定性别的。
——思维的狭隘最容易使人陷入困局。
马哈维亚决定训练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摔跤时,剥夺了她们的很多自由,不允许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一些辛辣的食物是她们喜欢吃的)、换掉裙子、剪掉长发……有一次吉塔和巴比塔偷偷出去参加朋友的婚礼,被马哈维亚发现后,勃然大怒,并没“体谅”女儿。
从我原有的一个认知看来,马哈维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对自己的女儿要求苛刻,难免太过自私,甚至让人有所愤怒。
可从人生规划的角度来说,马哈维亚做法却是正确的,即便这个做法并不受人支持,正确的原因有二。
其一,吉塔和巴比塔十多岁时,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和优势,不懂什么是人生规划,也不知道自己会从事什么,按原有的成长路线来说,很容易被埋没,而这时候是需要父母来帮忙做决定和进行规划。
需要注意的一个关键点是,马哈维亚在决定训练女儿时说,给他一年时间,他会判断出这个决定是不是对的。
这本质来说就是一种试错,每个人都需要尽快的完成试错,并找到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这是人生规划的一个目的。
有个前提需要交代一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原是一名摔跤冠军,对识别摔跤人才独具慧眼,且善于发现人才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训练培养方法。
其次,马哈维亚并不是一味的为了梦想而坚持训练女儿,而是从女儿的天赋中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女儿成长的,还不断的替女儿寻找机会。
由此看来,这样的严苛要求和我们常见的并不一样,这一点就不同于大多数父母,因为大多数父母的建议是结合自己的经历来给出建议,并没有深入的考虑子女的优势和天赋所在,或者说这些父母中,绝大部分人压根不知道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或并不认可。
——真正为你好的人,不是强加自己的标准在你身上。
我想说在人生规划方面,首先、及早开始试错的好,而不是等到二十多岁,逐步对社会、对自我有了自己的认知才开始,很多的错过都是因为知道的太晚,而在这之前,父母的作用就显得比较重要。
简而言之,即便没有最好的选择,也要先做一个选择开始行动、试错。
其次,个人天赋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每个行业都有人出彩,可并非所有拼命努力的人都能出彩,原因就在于天赋各异,可谓人才可遇不可求。
假如吉塔和巴比塔没有摔跤的天赋,其父必不会训练培养,即便真的花了大功夫,也未必能成其才,我也培养过一些人,对此也感触,同样的训练和培养,有的人就好似开挂一般,进步突飞猛进,可有的人即便嘱咐万千,也终是无法出彩。
最后,资源本身就是一个优势,基本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有太多的励志故事背后都有许多人忽略的一个重点:资源。
目前而言,创业热潮还在持续,可我真的并不支持过早开始创业,有很多人看到比尔盖茨辍学并创办世界知名的微软公司,却没有了解其背景,也就是资源,比尔盖茨盖茨的父亲是西雅图的律师,母亲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国际联合劝募会)的主席兼主任。
同样的,马哈维亚原是一个世界冠军,这是很重要的资源。如果马哈维亚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商小贩,即便两个女儿在有天分,也很难被发现并被培养,更不可能有机会成为冠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差距不是单纯的能吃苦耐劳、肯努力奋斗就能弥补的,甚至可以说,一个人有所成就,往往背后还有很多人在做铺垫和支持。
——对于成功这件事,只考虑单一的因素就是作死。
吉塔进入国家体育学院进行专业的训练时,遇到一个朋友,从此开始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松懈。
开始参加聚餐、留长发、不注意饮食习惯等,这些在她的朋友看来并不影响训练,她也没有注意,顺着坑就跳……以至于经历了数次的失败,背后还有一个原因是,吉塔是奔着世界级冠军去的,而她的朋友并不是这样想。
——成长路上那些让人舒服的选择,往往都是坑。
——大多数人目标和标准是不一样的,一味效仿,将会失去自我。
——能成功的人身上,往往都有反人性的特质。
我想说的是,不是他人对你好全都是真的,即便对方是真心的,而有些好若是需要你抛开自身的一些好品质,让你感觉活的“舒服、自在”,这些好是顺应人性的,且往往都是坑。
吉塔的成长中得到两个人的指导——父亲和教练,不同之处在于,教练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她的优势,而是重在教授防守和技巧,差点使其废掉了。
在英联邦运动会上,吉塔得到了不同的指导中,父亲和教练的指导存在很大的差异,父亲支持进攻,教练支持防守。
当然,在影片中有一小段可以看出,吉塔并不是一味的进攻,也不是一味的防守,而是灵活的调整战术,最终进入打进决赛。
我想说的是,就学习而言,不是一味的学习一个标准,掌握一项技能也是如此,别人说的都是死的,而只有自己在运用中,将自己的所学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体系中,才能够灵活的运用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有一套标准又不被标准限制,而是能够随机应变的运用,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必会遇到的困境。
破解之法唯有八个字:不断实践,熟能生巧。
吉塔在影片中的收尾之战最是激动人心,上场之前,马哈维亚遭女儿的教练暗算,被关进了器材室,无法现场指导她的比赛,即便如此,吉塔最终还是获得了胜利,这意味着她更进一步的成长。
这一场比赛按常理是必输无疑的,可在关键时刻,吉塔放下了对父亲的依赖,转而决定靠自己。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心态,有很多人的瓶颈就在于太依赖别人,因为有依赖,所以并没有从自身挖掘潜能,一直成长不起来。
这是我想说的另一个点——你终究要学会靠自己,有些时候也只能靠自己,这是很重要的心态。
影片中还有很多有价值的点值得深挖和思考,我个人的思考角度毕竟有限,就从台词来说,也有不少经典,而我最是喜欢“人生不必要太完美”这一句。
吉塔和巴比塔从小被父亲训练,失去了童年的很多童趣,取而代之的是难以忍受的摔跤训练,并且没有裙子、没有长发、还不能随心所欲的饮食……
在获得冠军之前,这一路并非一帆风顺,忍受过村里人的讽刺和嘲笑,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吉塔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因为遇到损友、遇到一个教练技术很烂的教练而走了弯路……但这些都不要紧,人们都更愿意在意结果,只要结果是完美的,人心所向的,过程很容易被忽略。
然而,很多人之所以活得太苦,无非就是过于追求一个完美的人生,不愿意接受瑕疵,不愿意接受自己不完美这个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