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十年来,一直从事的是数学学科的教学,之前总是认为,课前我只要细致的备好课,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字,都要准确无误的记住,似乎这样就能确保这是一节有质量的数学课,每一次看到试卷,看到我班的成绩,我总是闷闷不乐,有苦说不出。试卷上的题目哪一个不是作为重点来说的,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一节普通的家常课上,让学生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或者说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一下越过问题,直接列出算式,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似乎都是视而不见,总觉得他们没有按照我所备课的要求去说,心理是抗拒的,甚至是不喜欢这样的学生,下次提问肯定不会再叫他,就是因为他没有说出我想要的答案。现在想来,我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近几年来,我很喜欢这样的学生,喜欢他们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其实在课堂上这种现象是常见的,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坦然的面对课堂上发生的一切,特别是数学课堂上,没有问题又何来算式一说,或者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说出的算式推到出我们要求的问题,就像进来就行的一个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他们是相辅相成的,何谈先有之说。我们要细心的去发现每节课上学生生成的问题,也许弄清了这些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去理解学生做错题时的一些想法,练习时,才能找出学生错题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纠正。这样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能够很好的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在本学期,做了一年级5班的班主任,由数学老师向班主任的转变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的不适应,甚至不知道班主任的意义是什么。这周是本学期的第六周,一般我们学校单周是开班会,双周是评星活动。一提到班会,我懞了,这怎么开呀,除了要求学生不要做什么还是不要做什么,如果我是这班的学生,我肯定不喜欢开班会。前两次的班会自我感觉有声有色的。可是学生听的是枯燥无味、没有兴趣。他们有时候是想说的,到最后总是放弃了自己的发言机会,觉得无趣。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我也很懊恼,自己精心准备的班会课给我带来的收获竟然是这样的。直到第三次的主题班会“母爱”,这次课前,我并没有告诉他们这节班会的主题,当我把一个个小故事分享玩的时候,有的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有人在一起窃窃私语的时候,像上次那样让学生的想法自由分享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这一次是真的被打动了了。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二天放学的时候,有不少家长都和我说,自己的孩子好像突然间长大了,如:许多孩子能够主动的去帮助妈妈做家务,或者悄悄的给家长打洗脚水,挤牙膏等等。听到这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我知道这节课是真真切切的走进了学生的心理。虽然这才是我班的第三次班会,我想只要每次班会的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理,那我们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育”是来自火星,来自课堂,来自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我想不管它来自哪里,只要我们来到孩子的身边,弯下腰,和他们聊一聊,走进他们的心理,你的收获肯定不会逊色。让我们和孩子来一次春天的“约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