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院子的房子都是有生命的!

很多人想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庭院,但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是次第铺展开来,人们面对的是钢筋水泥建筑森林。“庭院深深深几许” 的情景,只能在书中、电视上体验了。

“庭院”可以理解为一种空间。南朝梁的顾野王在编纂的字书《玉篇》中:“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周坦也”。晏殊诗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在《南史·陶宏景传》中有“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每闻其响,欣然为乐“的诗句。从这些文献中,庭院为用墙壁围合的位于堂前的空间,这是由外界进入厅堂的过渡空间,有植物,石景等。在古人的认识中,庭院是有生命的空间,是最理想的建筑模式 ,与“天人合一”的哲思意蕴相符。

《道德经》云:“当其无,有室之用。” “无”,这里指空间,在老子看来,“室”之有“无”才成其为室。就建筑空间环境而言,四周廊房以及居于庭院之北的主房等,都是建筑实体,而庭院空间是“虚”。在中国建筑文化的虚实观念中,是颇重视“虚”的。任何建筑,都是由建筑实体与它所围合、所影响的建筑空间所构成的,两者互为存在条件。没有建筑实体的建筑空间与没有建筑空间的建筑实体,都是不可思议的。

建筑实体是人以建造方式划分空间的手段。空间本来是属于自然的、自在的。建筑实体的确立,使自然空间中的与建筑实体相关的空间区域成为人为的空间、属人的空间、建筑空间。这样,院落在有限的居住空间中,努力和自然联系,住宅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汪曾祺形象的把四合院比喻为“一个盒子”。四世同堂,在一座天圆地方的全封闭式四合院里其乐融融,据说只有在这样的境界里,才知道什么叫“天伦之乐”,什么叫“大隐隐于市”。

我们总爱说时过境迁,其实,现代人对于自然的渴望、家的隐私性、天伦之乐的期望,与古人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甚至,很多人更怀念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述的有浓厚亲情氛围的宅院。现代居住环境比古代的更科学,但古代住宅形态中却有一种现代住宅所忽视的人文因素,它是心理性的,能够使你感动、喜悦、忧伤和悸动。

在我小时候生活的乡下,院落是村庄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居住的地方,一般都由房子、院墙组成。这些院落,其实也是一个小菜园。春天里,随便在空地上丢几颗葫芦、丝瓜、豆角种子,夏秋就有吃不完的菜。做饭时,妈妈发现菜有点少了或是咸了,就喊我到院里摘几串豆角或是灯笼椒,放到井水里洗洗,就用手掰碎,放进锅里,方便极了。不用操心,院子里转一圈,炒四个不重样的菜没一点问题。现摘现炒,绝对的绿色食品。

时间默默流淌到今天,还在这些院子里生活的,只有老人和孩子了,年轻人都外出闯荡了。老人们只能在给孩子们讲述过去的故事时,才能回味起曾经有过的热闹。然而在孩子看来,真正精彩的世界则是电视里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转自:小马哥 用一系列的提问开始了今天的话题: 1、居住到底怎么改变中国?2、在哪些层面改变了中国?3、我们想要什...
    孤独的长跑者阅读 251评论 0 3
  • 这段时间关于“网红经济”的话题突然之间火遍了网络。比如得到众多资本青睐,集美貌与才华的papi酱;运作papi酱广...
    酒趣科技阅读 116评论 0 0
  • 从我这一点 到你那一点 绕我一圈 成一个圆 从你那一点 到我这一点 绕你一圈 成一个圆 我们触到彼此的心 才知道不...
    北屿丿阅读 331评论 2 2
  • 这里荒芜不生 后来你来这里走了一遭 奇迹般万物生长 这里是我的心 但是喜欢倒着读这首诗
    _Cynthia_O阅读 108评论 0 0
  • 在这个网文质量江河日下的年代,发现一部语言情节俱价的作品,简直令人激动地颤抖,颤抖啊!
    镁叨阅读 2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