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位与压力位常见的有哪些
一:均线压力与支撑位:主要指5日、20日、120日、250日等均线对股价的压力与支撑。均线的含义就不多说了,重点就在于他们是多日的平均成本。二:高点(波峰)与低点(波谷)压力位:前期两个以上高点(波峰)的连线构成高点阻力位。股价跌破前期两个以上低点(波谷)连线后,如果反弹,这条连线对股价将产生压力,这条连线就叫低点压力位。反之。
三:颈线压力位:双底(W底)、头肩底、N形底、双顶(M顶)、头肩顶等形态的颈线对股价上涨或反弹都有压力。
四:平台压力位;股价在平台(或一定幅度内)横盘调整,然后跌破整理区,股价再次上涨时,平台整理区域对股价有压力。
五:轨道压力位:上升或下跌轨道的中轨、上轨;BOLL线的中轨,上轨对股价也有压力。
六:趋势线压力位:指下降趋势线(空头市场各反弹高点的连线)对股价上涨有压力。
七:黄金分割线,三角形等等其他各种
支撑位与压力位的相互转化
支撑位和阻力位会随着买卖双方的预期而不断改变,具体地说:如果重大的阻力位被有效突破,那么该阻力位则反过来变成未来重要的支撑位;反之,如果重要的支撑位被有效击穿,则该价位反而变成今后股价上涨的阻力位了。支撑位与压力位是多空双方的价格防线也是心理防线,是筹码交换较多的价位,会深刻影响市场交易各方的心理预期,从而强化价格的运动趋势,容易出现多翻空或空翻多的变盘局面,导致支撑位与压力位出现相互转化。
支撑位与压力位有效性背后的内在逻辑
支撑位与压力位有两种,一种是市场实际的密集成交区形成的,另一种是心理价位。对于前一种,如果市场的密集成交区在当前价位之上,那么该区域就会在股价(或指数)上涨时形成阻力,这就是所谓的“套牢盘”。反之,如果市场当前的价位在历史密集区之上,那么该密集区就会在股价(或指数)下跌时形成支撑。至于心理价位,则通常是对指数而言的。比如对上证指数,一些整数关口会形成心理上的阻力或支撑位。接下来重点来了:
1、当当前价格在密集区之上的时候,密集区对于当前价格起到支撑作用,因为主力在此建仓,就是愿意以密集区间的价格来建仓,所以当筹码落入这个区间的时候,主力会很高兴的继续吸筹,这样,实际上是对当前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
2、当当前价格在密集区之下的时候,说明主力也被套住了(主力被套也是很正常的,大庄吃小庄,丛林法则在股市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按理当前价格低于主力建仓成本,主力该大肆吃进才对,而实际上主力资金也是有限的,密集区的仓位已经占用了他们大量的资金,所以主力也未必有多余资金继续大量购买,他们多半是锁仓等待解套。而此时,密集峰中散户的筹码会源源不断,陆陆续续的卖出,因为散户股票被套最多2周估计就会割肉,所以此时股价是比较难拉升的,这样就只能靠时间来换空间了。所以,当价格在密集峰之下的时候,密集峰就是阻力了。
支撑位与压力位在实战中的局限性
虽然支撑位和阻力位是市场客观存在的现象,但它并不是一个百试百灵的仙丹妙药,因为它只是一种动态的概率结果。
如在熊市市场环境中,支撑位屡屡被跌破,这就是所谓的熊市不言底!所以在该理论上需增加一个解释:在熊市中支撑位失效。
如在牛市市场环境中,压力位屡屡被击穿,这就是所谓的牛市不言顶!所以在该理论上需增加一个解释:在牛市中压力位失效。
在实战中,很多朋友在实战观察中又发现支撑位与压力位难以捉摸与应用起来,因为难以定义何为真正的突破与何为跌破,直到这个理论最终玄而又玄。其实压力位和支撑位是动态的概念,很多人只会机械的静态的应用 ,结果死在了刻舟求剑上。
在实战中,影响股价的因素除了技术面还有政策面,还有市场情绪等因素。首先每个投资者看到的支撑位与压力力可能都不太一样(操作周期,分析工具的差异化),再者面对消息或者突发事件的反应肯定也是多元化的,所以市场行为不会那么富有规律性,所谓的支撑位与压力位也会经常性失效。
所谓的压力位和支撑位,都是交易者自己的假设而已。既然是假设,你就不要找什么定性的规律,市场的走势,没有什么一定会怎样的规律,如果有,那么投资者理论上就可以通吃市场,而这个市场将不复存在。
什么叫假设?我假设这个位置有支撑,如果跌破了呢?那说明你的假设错了,你需要做的就是及时止损认错,尊重市场才是王道。如果你采用了另一种策略,我认为这个位置有支撑,但是结果价格下跌了,那说明我这个支撑找的不准,我再找。。。如果这样,你就陷入了一个无止境的循环里。有的时候找的准,有的时候找不准然后非要继续找,直到准了为止这叫无法证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