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候喜欢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在每天晚上或者是闲的时候去看那些很棒的推送。最开始关注杨熹文的时候,好像是在看书有道上面有篇她的文章,看来之后感触很大,就去搜了她的个人公众号。我也不是很容易去添加关注。因为帮忙投票还有其他强制的理由关注了一堆的微信号,后面都一一删除了。所以我觉得我喜欢的公众平台也有一些的缘分在里面。
想看她的新书,也会犹豫这本书会不会像我想象的那么吸引我。所以花了一分钱在电子书城里买下电子版本:《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或许是作者初出茅庐?和很多那些被奉为经典的作品不同,这本书的价钱明显低于它实际的价值。或许是作者在新西兰长居没有被国内的人所熟知,或许是这本书还需要一段时间让人们去发现是碗浓鸡汤。
作者长居在新西兰独自生活多年。除开那些家庭富足,可以支付在国外的一切费用还绰绰有余,好像出国留学的大部分留学生刚开始都会去餐厅洗盘子去赚取昂贵的生活费。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新西兰期间在餐厅里洗盘子、为了生活打多份兼职、陌生人的温暖、爱情、友情……好的坏的,轻描淡写或是浓墨重彩,让人看到那个在新西兰困苦环境里的成长历程。
人总是要有点希望和梦想才能使自己生活的更好,不是吗?作者也说,如果不是对文字的热爱,不是在难得的空隙里坚持读书写文字,或许就没有这本书的出现吧。看了那么多人的故事,看了每个人的成长,大概归根结底就是:找到你的热情所在并为之坚持。
在Gap Year(间隔年)里经历自己不曾想象的生活,做一些不曾想象的事。也只有在经历了这些之后,才能收获一个在生活里云淡风轻的自己。
很佩服作者有这样的勇气和机会,过自己想象中的生活。背井离乡的一人,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成长。
没高考之前,我说以后填报志愿的时候离家越远越好。果然如我所愿,家人并不能在这些上给我可行的意见,所以当时填报高考志愿时一意孤行都填在省外。不顾家人的反对。我不过是想要一种没有人认识,好好做自己的环境里,重新开始。
我想,如果不是远离家,我想我不会那么勇敢。要知道因为处于我爸的淫威和环境的影响下,我做事总会瞻前顾后和退缩。当然,这里面也有自己的原因。所以,当时大学开学之前,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大学里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交很一群朋友,做自己喜欢的事。想想从大学到现在我庆幸自己参加了组织,交到了一群让我难忘的朋友和战友。
表弟今年高三,面临高考。或许他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所以并没有我当时的压抑和压力。记得我当时在高考前有段时间像打了鸡血一样睡不着,精神很亢奋,但是很累。后来才知道是精神衰弱所致。还有次睡觉癔症说梦话,好像梦里哭了,叫的歇斯底里,吓到了全寝几十号人……高中那些默默奋斗的日子并没有大学过的精彩,高中对于我的意义也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重要。当我再听到关于高考的事情,觉得很遥远。当我抱着沟通的想法去和表弟聊天,发现对于高考其实真的说不上来什么。也庆幸他也没有问什么让我绞尽脑汁才能回答的问题。
所以当下的困苦迷茫都没有什么。路都是越走越明了,越知道自己该往何方。只要殊途同归,那沿途的坎坷和付出就当做是陪衬成功的下酒菜,这样方显成功的喜悦。
只要相信自己的努力闪闪发光,那么总会有一份赢得的成果在等待。或许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好,但只要越来越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