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读过100本书后,你会有哪些改变?
2016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用1年时间读100本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那也就意味着平均三天要读一本书。要知道这对于我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我的读书水平,一本书至少也要看个十天半个月。这样显然是不行的,于是我把空余的时间都用来读书。白天上班就用中午休息和晚上下班以后的时间读书,连吃饭等电梯,也在用手机读书或听书。脑子整天都被塞得满满的,每一天都过得特别充实。
一个月之后,兴奋劲儿过去了,我也给读傻了。十几本书读完,脑子就乱的跟浆糊一样什么也没记住。
就在这时候我抓住了根“救命稻草”《如何阅读一本书》。我原以为读书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人人都会的事情,只要腾出时间认真去读就好了,居然还有专门教人读书的书!
这本书读过之后我才明白,读书其实就和游泳一样,是要先学会游泳,然后才能够游得又快又好,一次游个一千米,两千米,真正达到锻炼的目的。
我以前的读书不过是像不会游的人在水里瞎扑腾,白费力气罢了。
瞧瞧,不会读书有多么可怕!有多少人不也和我一样一直自以为会读书吗?这才更可怕!
从《如何阅读一本书》那本书开始我又陆续看了许多关于如何阅读的书籍,然后又不断去践行。结果8个月,我就已经读完了100本书。
从此我发现自己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傻傻的去读了,就像学会自由泳的人再不会傻傻地用狗刨了。
因为这一年读过100本书后,我都“呕吐”了。
相信我用一年时间走过的路掉过的坑,对你也是有用的。
至少我真的搞清楚了以下几个最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有用呢?
当我读过100本书以后才发现因为许多人连读书的目的都搞错了:
读书的目的是改变行为而不是学富五车。
因为想要学富五车的人都只是在收藏知识而没想着怎么用知识去创造价值,而只有行为才能创造结果创造价值。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有用呢?
因为你读了那么多书,就只是在读而没有在用,所以读书当然没有用了。
知识不会自己长腿,放在那里自己就跑起来用起来,不是吗?
想明白了这些浅显的道理,你就会知道下面我说的这些似乎你也都知道,但自己不做一遍就有可能一辈子都不是真正的知道哦!
1、读书时间从长变短,从乌龟变种成大象
以前我读书每天看一点,一本书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读一本书的时间加起来也在十五六个小时。可读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一本书读完就像流水溅过滚烫的石头“嗞”的几声瞬间就干了。
现在两三个小时就能读完一本二三百页的商业类书籍,并且还能做完简单的笔记。
以前读完的书都像刚买回来的新书,似乎书是用来收藏的。
现在一本书读完,划线的划线,批注的批注,折角的折角,书变花了,变厚了。
以前一本书从前读到后,读完一遍再不想看第二遍。
现在一般两三个小时能一本书通读一遍。同时可以做好笔记或者画好思维导图。书上重点划线关键词画圈,重要页折角,便于二次反复阅读。一本好书通常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用印象笔记写两三千字的读书笔记或感悟应用文章,核心概念顺手就制作成知识卡用印象笔记入库备用了,这样一本书两三遍下来就能提取核心概念和知识点讲给别人也知道该怎么用了。
现在读书还经常会按主题把三五本书一起通读比较、相互印证思考等。
以前读书真的是猪八戒吃西瓜,——囫囵吞枣,现在是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现在已经养成了每周早起看两三本书的习惯,而且很轻松愉快。
女儿喜欢游泳,一次只能游个三五米,可每次一下水两三个小时都不愿意上来,那是在戏水。真正会游泳的一个小时游个千八百米才算锻炼。所以一个是在戏水,一个是在游泳。自己以前读书何尝不是这样呢?自以为喜欢读书就是在学习了,读了许多年才发现没有什么用,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了!这不是很可笑吗?
所以普通人读书大多都是消遣,会读书的人读书才是学习。
读书不是养生也不是娱乐消遣,读书是一项思维的运动,就像锻炼肌肉一样要刻意练习。
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
真正的读书都是在刻意练习。
读一本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而是能快速提取学以致用才好。
读过100本身书后,从乌龟变种成大象,不是从量变到质变,而是物种的进化。
2、真正的读书就是阅和读。
阅读分为“阅”和“读”两部分。
“阅”就是用眼睛看,是个视觉的过程。就像我们看一幅画一样,一眼就看到了全部和整体。
把一幅你没有见过的画事先撕成碎片让你快速拼起来,会比较困难。
如果把你刚看过的一副画撕碎让你重新把它拼起来,哪一个更快呢?
答案显然是后者。
所以读书的第一遍一定是快速地检视阅读,就是让自己脑子里有一个全貌,而且这个时间最好在两三个小时以内完成,根据最新科学的统计,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说明人的记忆一小时以后,信息已经至少流失了54.2%一半以上了。
读书的过程其实就像拼图,是一个从碎片到整体的过程。重要的是你脑子里要有整体的印象。所以为什么读书要先看序言,看目录,整体先通读一遍找到书主体和枝干留个印象就是这个道理。
“读”就是有声音的看,它是个听觉的过程,所以读书和听书一样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就像在你面前慢慢打开一幅卷轴画朗读一样。
第二遍的通读又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就像看地图看过全貌,你再拿放大镜看某个局部细节一样。这是个淘金的过程,目的是要从书里把最有价值的“金子”提取出来。
第三遍精读书是拿书里的新知识和自己脑子里的旧知识做串联和并联重新组合成新的知识体的过程,也就是把书里的知识嫁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让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才能有用。(这里有个重要的费曼技巧请链接我的文章菜鸟变高手的超级学习法——费曼技巧 - 简书 )
这三遍读书最好在一周内完成,因为6天后人的记忆只能存留25.4%了。
书这样读过3遍就是经过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从整体到碎片又从碎片到整体的一个过程了。
3、把别人的思维导图画成自己的。
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和方法,许多人也在用。
大多数人以为画思维导图就是照着书本的目录找到关键词,然后梳理清楚逻辑框架如实记录就好了。我也这样做了很久才发现其实几乎没有用。
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更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快速提取知识学以致用。
所以画思维导图就和第三遍读书一样,把书里的知识点和自己的知识点链接起来,画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才有价值。我见过很多学思维导图的人,图画的越来越漂亮,内容却都是在简单重复作者的框架,实在是本末倒置了。
每读一本书就像扩展自己的知识版图,这样你的知识地图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精细。
4、书越读越少,思考和写作越来越多了。
读过100本书以后才发现真正有价值的、对自己有用的书不过十几20本,这是符合二八法则的。
以前我读书追求数量,一本书读一遍就算读过了。现在读书我已不再关心读了几本书,而是一本好书里有多少含金量,能淘出多少“金子”,一本好书至少读三遍淘三次。从多读书到少读书读好书重复读,这是我自己读书的升级路径。
以前读书80%的时间都在读,现在读书挑重点的20%精读,80%的时间都在思考和写作,和书中的知识做链接做应用,目的是用书中的知识解决问题好让自己的行为能做出改变。
以前觉得书读得越多越好,现在觉得书能用的越多越好。
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读书的结果是为了输出,所以不在乎你读了多少而在于你用了多少。
总结一下,这1年我读过100本书以后的升级版读书法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呢?
1、读书从过程到结果:结果改变未来。
以前,我以为1年读100本书就是成果,足以向小伙伴们炫耀一番了。
读过100本书以后,我才知道那只是个过程而已100本和1000本都只是过程,就好像你吃了10年饭也只是个过程,而因此身体强壮了才是结果。
读书的结果只有一个:改变未来。
2、懂得了如何有效的勤奋
勤奋的第一重境界:很努力。
勤奋的第二重境界:方法论的勤奋。
勤奋的第三重境界:专注于更小目标的战略勤奋。
旧时我们把读书食古不化的读书人人叫做腐儒,一张嘴便是恶臭。而以前因为1年读了100本书而沾沾自喜的我也就是那腐儒吧。
这就是我读过一百本书“呕吐”以后,真正给自己的“清肠”了。
希望自己就此不再是一个一张嘴就满嘴恶臭的腐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