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5日更第19天
这两天,我带朵朵回外婆家了,带着她出去走街串巷,见到亲朋好友,让她打招呼,她居然板着脸不愿意。
事后问她原因,她说:“我不认识他们,有点害羞。” 我理解她的感受,突然想起了童年的一些往事。
我三岁左右的时候,爸爸出去工作了,长时间不在家。有次,他回来了,一回来就让我叫爸爸,当时由于太久没见,我有点陌生,迟迟没开口,就躲在奶奶身后。奶奶和周围的邻居开始议论起来,说我“害羞”、“内向” “胆小” 。我本来只是在迟疑要怎么叫,听了这些话后就真的脸红害羞得躲了起来。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见到陌生人都不知所措,然后父母就开始说我胆小,别人也说我胆小,我也认为自己很胆小,不会社交。
最近,因为学习育儿,接触了很多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我才明白,有问题的不是我,而是大人。
大人们毫不隐晦地当面指责,给我贴标签,让我自尊心严重受损,这真是一种特别糟糕的体验。
大人们总逼着小孩打招呼,然后又不断地指责他不懂事,已经不知不觉地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颗自卑的种子。
一般来讲,孩子不爱叫人、不愿和人打招呼,有可能是因为内向、胆怯,也可能是因为有一定的逆反心理。
另外,6岁以前的孩子对陌生表现害羞,其实是在保护自己。他们面对陌生人时,警觉阀门自动打开,他们会按自己的内心规则去观察陌生人,判断“这个人安不安全”“他对我好不好”“我会不会喜欢他”。他们需要一个缓适过程,才能与对方建立感情联结,进而寻找到安全感。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切不可在外人面前斥责甚至打骂孩子,以免让孩子对“打招呼”这件事产生反感;另外,也不要在外人面前直言孩子内向类似的话,因为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对“内向”这一借口的依赖,进而影响到他未来的交际能力。
我们可以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引导孩子。
1. 先以接纳的态度,让孩子放松下来。
2. 在合适的时候,跟孩子聊聊“打招呼”这件事。
3. 帮助孩子找到他可以接受的“打招呼”方式。
告诉孩子:“如果大人要求的打招呼方式你暂时还觉得做不到,那么可以想一个自己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是“笑一笑”,可以是“点点头”,甚至可以是“眨眨眼睛就表示阿姨好“。
总之,鼓励孩子找到一个他觉得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跟人“打招呼”。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哪怕他故意挑战你说”我打招呼的方式就是闭着嘴“,我们也可以说:”好啊,下次再见到李阿姨,你闭一闭嘴,就表示说阿姨好了。妈妈可以帮你‘翻译’。”
4.用故事、绘本进行引导
家长应该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传达信息,比如用绘画、故事和动画等方式,这些看似很简单的方法要比家长单纯的唠叨会有效很多。而且孩子们对于卡通人物的记忆力会更加牢靠。当然,除了看之外,家长也可以在家和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打招呼和接受打招呼,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容易体会到打招呼的好处,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5. 家长树立好的榜样
家长在遇到熟人、邻居、朋友的时候,如果不是很反感的人,都可以尽量和对方热情地打招呼,甚至是面对这陌生人,也不妨施予微笑。你在做,孩子在看,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别人,孩子都会默默地记住心里。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人们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判断。
所以,当孩子不愿意打招呼时,家长不要过于焦虑,我们可以先找到孩子不爱打招呼的原因,再耐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