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感官,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知能力。也就是佛经中常说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坦白讲,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正常孩子的发育情况都不会太差,如果仅就这方面而言,家长是没必要为之过于担心并花费大量金钱进行特殊培训的。当然也有一种极端情况,就是将婴幼儿置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以至于他无法与外界进行接触与感知,才会造成明显的缺陷,而我们显然不可能这样对待我们的孩子,所以无需太过担心。
一般来讲,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就足以提供必要的发育帮助了。但我们也清楚,孩子各项能力的发育是有其规律的,我们就来熟悉一下五感发育的大体规律。
先谈谈视力,我们不妨自己做个实验,把手掌放在自己的眼前,试试在什么距离你能看清它,你会发现,其实放得太近是看不清的,如果你不近视,那么将手臂完全舒展,你都可以看清自己的手。而刚出生的孩子则不仅看不清太近的东西,连远处的东西同样看不清。如果我们希望他的眼神聚焦于你想给他看到的东西上,比如你的笑脸,那么适宜的距离啊,是20-30厘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距离会迅速接近成人,大概在半岁多到7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
这是关于视力的聚焦距离,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发现婴儿的双眼会自由移动,我们成年人虽然可以通过练习学会斗鸡眼,但如果没有斜视症状的话,几乎无法做到两眼分开看向两边,而婴儿却可以,但这只是因为他的肌肉控制能力弱,而非异常症状。一般两个月就能正常,如果超过三个月还无法做到,则建议去寻求医生的帮助。也因为如此,他无法聚焦快速移动的物体,他可以和静止的你对视,而一旦你摇头晃脑,他就无法追踪到你的眼睛了。
而对于图形和色彩方面的发育,孩子刚出生时,一般会更喜欢对比强烈的图案,比如黑白的线条等等,而到四个月左右的时候,他就基本可以分辨出所有的形状和色彩了。我们之前谈到过丰富环境更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因此多给他接触一些各种形状和色彩的认知玩具是合理的做法。出于本能孩子会对于人脸更为亲近,喜欢看到人脸图案。说到这里,有个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来了,咱们的宝宝什么时候才能凭眼睛认出爸爸妈妈呢?答案是一般情况下,三个月左右也就差不多了。
而如果是听声音认出父母,则要更早一些,一个月左右的婴儿就能辨别出父母的声音了。由此可见,我们多对宝宝说说话是多么重要的事情。用声音辨识出父母,其实也就意味着听力完全成熟。所以啊,孩子长大了还去做基础的听力训练,我觉得是多虑了。在这里顺便说一句,有不少幼教手段其实来源于对于残障儿童的训练方法,咱们孩子好端端的,你要整天琢磨他的听力干什么?如果体检时真发现有问题,那就去找医生,既然没问题,那就省下这份心吧。你根本不用训练他听力,别吓着他就行。当然多听听音乐培养乐感是好事情。
咱们再聊聊嗅觉和味觉,一般认为,孩子出生后一周就能准确的分辨母乳的味道了。当然有些孩子天生敏感会很介意其他的味道,有些则那么不在意,敏感与否更取决于天生气质,不用因此而觉得这是否合理或正常。咱们只要知道这点就行了。当然也因为母乳的关系,孩子天生喜欢甜味,而不喜欢苦,其实大人也是一样。谁小时候没偷过糖呢?舌头上的味觉细胞和身体其他部分一样,在迅速的丰富和增长,孩子和大人的实际区别并不大。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话本意是说咱们不用过于追求外部的物质刺激,更不能为之迷惑,而更应具备一颗平常心,注重内心的修养。而在这里,我想藉此提醒一些父母们,要注意保护好孩子天然的感知能力,不要用过于浓烈的东西去降低其敏感度,比如过于强烈的音乐,过于鲜美的食物,这些反而不一定能起到好作用。
孩子长大一点,能自己吃饭时,常常对着一碗白米饭就能吃得津津有味,并不像大人一样,非要鲜香麻辣各种菜肴才觉得好吃,这是因为他能吃出米饭本身的天然香甜,而大人则早就被调味品弄得麻木了。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我们还是尽量保护孩子这滴天生之水的纯净吧。
而触觉,最近则被提及得更多,因为现在婴儿抚触比较热门,这个观点我大体是认同的,柔软温暖的抚触,会带给婴儿很好的安全感,促进亲子感情联系,也对发育有一定帮助。如果孩子天生比较敏感,则效果更明显。对于小婴儿而言,家长们不妨多做做。但我们也要明白,并不是不做这个,孩子就会发育不好,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所谓触觉的发育,和味觉一样,并没有特别需要强调的敏感期和界限,是自然生长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视为出生短期内就已经发育基本完善了。
由此可见,关于五感的发育其实完成得很快,而且基本是在自然的养育中就可以完成,我觉得父母们其实大可以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