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家庭散步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其实知道,自己最近可能因为父母的期待而感觉到压力有点大),开始吐槽: ”我感觉自己一直没有什么自信,自我认同特别低。” 并直接说出了可能的原因: ”可能因为从小,听你们(爸妈)说别人家的孩子太优秀了吧。”
如果话说到这里,还不能完全算吐槽,于是又补了一句:“即使别人家的孩子,并非你们想的那么优秀,比如舅妈家的侄儿。” 高中之前一直听他们说多么厉害,全校第一,而我一直只能算班上经常被忽略的前几名。结果到了一所高中后,可以同台竞争,发现他成绩一直不如我!
为了进一步的吐槽下去,我先退了一步,继续说:“当然咯,肯定你们说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大多数还是你们说的那么优秀,毕竟你们在沿海一线城市生活了这么久,接触的装修业主,也都是比较优秀的。比如那个我还在上高中,开始听说的海归博士,人家读博还赚了几十万的故事。”
这,一下把自己靠读书,(真的是潜意识里)还想满足父母的期待的路,几乎堵死了。
考个二本,已经是高中快班里(经常被忽略的)前几名了,但是相比博士真的差太远了,而且,二本似乎都看不到读博的希望好吧!所以一直对自己本科学校讳莫如深,觉得这么差有什么好说的!?
后来,决定考研,瞄准了当年高中全校第一名,(强调一下,是全校第一名哦),他考的学校北师大。结果,以一个不错的成绩,(嗯,又是容易被忽略的十名左右吧),考上了。然而,毕竟是个专硕(真的是我最想上的专业,并非是因为好考)。于是,还是觉得没啥特别的,哪怕后来拿了优秀毕业生。所以,其实对自己硕士的学校和专业,仍然讳莫如深,毕竟还不是博士,更别说读博期间还能赚几万了!?
后来我工作了,在不少人眼里,工作似乎已经不错了,而我自己做得也挺好的,几乎得到了绝大部分的同事们比较一致的认同(已经不自觉的通过别人来衡量自己了)。可是,我仍然感觉不到什么自豪开心。因为父母开始说,谁年薪百万,谁谁开厂赚了几千万,谁谁谁投资股票200万,几年赚了几个亿!嗯,我的工资怎么这么低!!?
但是父母说完别人厉害,也还是会鼓励我一句: 我们觉得你已经很不错了!他们说这句话真的是真心的,是由衷的认为我很不错了。然后会有“很不错”的开心,却感觉不到他们有多自豪!
好吧,感觉还是读书是自己更喜欢的路!回来继续找找有没有深造的机会吧。但是,心中那个博士还有几十万挥之不去,而且老爸理想地认为,只要你准备国内,就应该去北大,国外就是牛津剑桥,哈佛普大,其他任何学校都只会是“不错”!
说得更远一点: 我父亲理想化的极致,他现在说得最多的是孔子王阳明曾国藩还有毛主席,要么圣人,要么伟人,我们是不是该学习!?
嗯,那我可能真的做不到了!看来只能“不错”下去,“不错”也挺不错的[捂脸]!
从小到大,从一个留守的娃到大学研究生再到工作,真的至少都是自己的环境里,自认为算是很不错的了,然而,真的,除了偶尔觉得自己“不错”外,我很少感觉到过: 自信!
虽然自己如今十分努力活得自在一点,活出自我——独立自信,不为满足任何人期待的自我,但是,这个挣脱期待的过程,恐怕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回到本文的开头,我用的是“吐槽”,而不是“抱怨”,因为,我知道父母真的不是有意要把我跟别人比,他们只是从别人那里道听途说,谁还不错,毕竟我们都喜欢听出类拔萃的故事,然后无意说给我听,可是,他们的“无意”,也在无意间深深地影响了我!
亲爱的父母们,如果可能,请你们停止无意地在孩子们面前说起别人多么优秀,用你们健康的(不是宠溺的)无条件的(不是要考得好表现好才有的)爱,去爱你们的孩子,可以吗?
当然,我的前提是,你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自信且幸福,而不是优秀(注意,我没否定优秀,但是自信幸福是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