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名家(肖培东)学备课之自读课《美丽的颜色》
这两天一直再思考自读课该怎么上好?一直研读肖培东老师的课例,大家身上总有学不完的知识。一句“浅浅地教语文”看似简单,但却深奥难用。
肖培东老师的“肖八问”:第一,这篇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即理解它的文本特征、文体特征。第二,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即内容、主旨。第三,这篇课文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即写作动机、写作背景。第四,这篇文章是怎样去写的文章,即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第五,编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章放在这个单元,即了解编者意图和单元目标。第六,这篇课文最大教学意义在什么地方,即思考它的教学价值。第七,最能体现文章主旨和写作特色的语段是哪几个,即注重教学聚焦。第八,读这篇文章,学生自己可能读懂的和需要老师教懂的分别是什么,即做出学情预判。 背了又记,记了又背可在备课时还是难找到头绪。
《美丽的颜色》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到底学生读懂了什么?没有读懂什么?自己读了几遍课文还是没有思绪。只得回到以前的“老路上”:把肖老师的课堂实录找出来,还原成教案,制作出课件,再到课堂去验证提炼。
《美丽的颜色》作为一篇自读课,应该教给学生的是读懂人物传记的方法,读懂传记文学文字背后的含义。可是许多东西自己还没有读懂,自己对文本额研读还是太肤浅,总缺少一种钻的精神。题目的含义、课文的主旨、文体都是学生能够轻易读懂的东西。他们难以读懂的是文字背后、甚至标点背后的含义。应该引导学生把题目还原到课文中,在一遍遍地读中去体会其含义。
课堂再现:师:接下来,这篇文章一定有你读不出来的东西,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想想“美丽的颜色”是怎样把故事和思想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同时请你划出带有“美丽的颜色”这五个字的的句子。
(学生默读6分钟,教师要求看完的同学举手)
师:文章中一共出现了几次美丽的颜色?(学生一起回答:三次。)哪位同学找到了含有“美丽的颜色”的句子?
生:请大家看第18自然段——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的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师:划出来。第二次出现在哪里?
生:请大家看20自然段——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么?”
师:请大家一起读最后一段——第22段: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还自动发光。(教师重复范读。)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美丽的颜色”都出现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确切来讲,就是在发现镭以后的那个夜晚的相关描写当中。下面请同学读一读第一次出现的句子。(教师指定男女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教师读旁白——朗读第17段。)
第一次朗读:教师读旁白——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心说:“(女生)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颜色?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的?”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的回答:“(男生)我不知道,你可以想象,我希望它可以有很美丽的颜色。”
第二次朗读:教师不读旁白了,学生有感情的直接朗读对话——(女生)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颜色?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的?(男生)我不知道,你可以想象,我希望它可以有很美丽的颜色。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吗?(询问朗读女生的同桌)你离她这么近,你对“居里夫人”的朗读满意吗?
生:比较满意。(教师追问理由)因为她在读的时候感情比较丰富,
师:你觉得她哪个词读的感情很丰富?
生:“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颜色”这一句中的“它”
师 :同学们你注意到了吗?居里夫人为了要说好这句话,要把这一个字说好——“它”。大家有注意到吗?“它”上面有个标点符号。(问女生)你说说看,这个“它”要读出什么味道来?
生:就是怀着一种特别强烈的心,想要知道镭的颜色。
师:好,请坐。(继续发问)同学们,这个“它”还要读出什么味道?
生:要读出一种好奇心。
生:要读出玛丽对于镭的期待。
师:想期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这个“它”充满了期待。
师:“我不知道”其实是什么意思?
生:物理学家要给玛丽一种鼓励,一种希望。
师:也就是说:虽然我不知道,但是我也很想知道。所以,你读这个“我不知道”应该记住,这种“不知道”不是一种绝望,不是一种悲观,同样也是充满着热切的好奇心。同时要鼓励自己的妻子——在相濡以沫的岁月里,共同走过。所以,同学们记住了,人物的语言是充满情感的。下文“美丽的颜色”我们要表达一种给人希望的上扬的力量。请女同学一起来读居里夫人,男同学一起读比埃尔,老师读旁白。
(全班分角色朗读,读得很到位,深情)
这样才是真正的把学生引进文本,让他们真正的关注标点,关注文本,让他们学会语文会学语文。在关注了阅读文本之后又语言的生动性巧妙地过渡到传记写法上的真实性上。探讨写法上的“美丽的颜色”文章的语言描写加深了这篇文章的生动性。大家写下来。(学生写“生动性”)再想想看,回过头来思考。这篇文章除了描写写得非常细腻以外,还有没有在写法上很特别的地方。重看文章,从头到尾,请你找出在写法上的另一个“美丽的颜色”。你觉得是什么?它跟我们读别的传记作品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找到同学举手)这篇文章除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传记人物的生动形象以外,你找到写法上的另一个美丽的颜色是什么?(学生思考)
引用传主的原话,更加真实。请大家写上“真实性”。(生写“真实性”)接下来我们把这些部分读一读。老师读第2段,你们读5段,老师读第3段,你们读第6段。当然我不会所有句子都读,我停下来了,你们就读,就跟上去。(师生一起分段落朗读)
同学们思考一下,老师读的部分和你读的部分有怎样的关系?
应该是前后呼应,更好。互相补充的关系。作者写艰苦的环境,就用居里夫人的原话来说明艰苦的环境;作者写居里夫人工作坚持不懈,吃苦为乐,就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话来证明,就增强了这篇文章的真实性。所以传记写作要达到:真实性,生动性。那么同学们再思考,既然引用可以达到这么好的效果,为什么发现镭的那个夜晚不引用(原话),而是全部采用描写?表现那晚激动与幸福,最好的方式是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所以,引用也需要有度,什么时候该引用,什么时候要用描写,都需要想好。
这样的教学才真正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从教知识到教方法,的转变把学生引进阅读的世界,进而为本单元的学写传记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