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据说,每一个熊孩子的养成都需要家长不遗余力的浇灌。
在听闻父亲拐了七八个弯的亲戚家孩子的故事之后,我对此举双手赞同。
那孩子七八岁的时候我还曾见过她,就是一个见到生人还会害羞的小姑娘,挺可爱的。
而十七八岁的她,已经完全蜕变成了一个人见人愁的女霸王,举一二例即可深切感受到“人见愁”的威力。
第一例,面对家人。
因为是家中唯一的一个女孩,几乎所有的长辈都对她宠爱有加。凡是她提出的要求,无一例外都会得到满足。也因此,稍不顺她的意,她就会对家人口出恶言、拳脚相加。大人都只当这是小孩子耍脾气,一笑而过。
听到这里,最多也就是耸耸肩,人家家长乐意这么宠着,就宠着呗。
第二例,面对舍友。
她在宿舍洗脚,让舍友帮她去买午餐。等午餐买回来,她尝了一口,不满意,随即吐到了舍友的脸上。
听到这里,我整个人都惊呆了,这孩子三观有问题吧?舍友无偿帮她带饭,她不心存感激也就算了,还要这样侮辱人?她以为别人都跟她家里人一样任她打骂也不还手吗?
当然不可能。被她吐到脸上的舍友,立刻扇了她一巴掌,然后跑出去告老师。而这孩子依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直接打电话给家长,哭诉自己被人欺负了。于是,熊孩子的家长倾巢而出,为自家孩子讨回公道。
而结果呢?结果是自家的熊孩子需要赔礼道歉,不然将面临退学的处罚。
2
听完熊孩子的作死史,我唏嘘不已。
我没有体验过那种被宠到无法无天的人生,也不确定自己处在那个熊孩子的位置会长成什么样子。我唯一确信的是,过多的爱是一种剥夺。
因为爱她,所以从来毫无条件地满足她,结果剥夺了她知足常乐的机会。
因为爱她,所以任她拳打脚踢也不在意,结果剥夺了她正确对待他人的机会。
因为爱她,所以让她肆意张狂而不自知,结果剥夺她培养健全人格的机会。
是的,这孩子甚至已经不能称之为一个健全的人。
极度的剥夺带来社会化功能的丧失。
她没有了辨别是非的双眼,没有了洞察世情的心思,也没了独立前行的能力。
她完全依赖于自己的家人,将家人对自己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
她以为,所有人都应该以她为中心。她不需要付出,只需要一味地索取。
如果用一种动物来比喻的话,她就像是寄生的水蛭,将周围人的存在视作自身生存的养料。
家长过多的爱剥夺了她正常成长的机会。
而她,也在对家长的完全依赖中逐渐丧失自我。
一切以爱为名的剥夺,只能创造悲剧。
3
我没有跟进熊孩子日常,也不知道熊孩子现在是不是依旧那么熊。不过,我真心地希望她的人生没有变成一场人为主导的恐怖电影。
孩子对家长完全的依赖,就是家长完全替代孩子使用社会功能的开始。
过多的宠爱,由量变引发质变,成为一种剥夺,剥夺其独立生存的权利。
爱到完全替代,何其恐怖。
无可否认,孩子当然可以依赖父母。但是在依赖的同时,孩子应当保有独立的人格以及主要的社会功能。
最好的状态,是允许孩子依而不赖。
适当的依赖,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羁绊与温暖。
适当的剥夺,能够让家长引导孩子更好地前行。
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背后都有其深邃的含义。其间深意,只能由孩子自己亲身体会。
家长所要做的,是在孩子的生活中保驾护航,而非代替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