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挨过了刀光剑影的高中时光,迎来了上大学的曙光。大学相比高中而言,确实需要自己更多地去统筹和规划。
短暂的懒散或迷惘状态过后,必须要在新阶段重新出发,若随波逐流,日子很快便混过去了。
首先,迷惘或懒散,绝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目标。这个时候,制定一个大方向,并设立一些具体的小目标(或阶段性的目标)就尤显重要。
这些目标在前期最好能量化,其中把每日必做像工作日志一样写下来,每完成一项打勾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一方面让自己不闲下来,另一方面完成后,心里的成就感慢慢建立,会是另一种驱动。
前段时间一位杭州大学生考研的作息表在微博上火了,我觉得可以参考:
这位同学就是有明确的目标,然后通过量化的学习计划去实现。
其次,目标设立好了,实施起来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
不管是学习还是自律,都是反人性的行为,这就需要毅力去坚持。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更优的方法和策略,这还需要多方位去调整,优化,从而效率更高,也更适合自己。
想要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不容易;
想要放弃,则是一瞬间的事!
这时,找一个人当“偶像”(或导师)很重要。在迷惘的时候,可以请他指点迷津,抑或谈谈当年他是如何做的。在他取得的一定成就的现在与一头雾水的过去之间,让自己获知不是人人都能轻易成功。
想要鹤立鸡群,首先要成为鹤,而成为鹤的过程,必须要经受足够的磨练和考验。
这时,也可以找一个同伴同行。可以是同学好友,相约为更高的目标奋斗,以期互相监督,并建立一种良性的竞争意识。
这时,你需要适时地奖赏自己。奖赏可以是一顿美食,一件心爱的衣服,抑或达到预定的目标后去旅行。
这样的好处是让自己肯定自己,并给自己物质上的打气,这跟儿童在表现好时得到小红花有异曲同工之效。
最后,大学一方面是获得文凭获得择业的敲门砖,另一方面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的重要时期。因此,学习很重要,社会实践更重要,人际交往意识也要逐步培养。除了考研继续深造外,其他目标的设立与实施则要更加全方位。
2
大学生迷惘,想要自律跟全职妈妈迷惘想要改变的处境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我现在也处于改变的时期,但我通过以下几样实践日渐完善,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坚持5:00早起。早起不能代表什么,但坚持早起,让我更加有了时间意识,对改善懒散状态效果尤佳。
2.早起看书和写作。最开始早起也不知道做什么,后来逐步优化为输入加输出的形式。看书是输入,每天多学一个育儿或个人成长理念往往为输出提供良好的素材。
于是有了后来的写作输出,以一个点扩一个面,倒逼式输出,既锻炼了写作力,又更消化了所学。
3.设立一个专业方面的大方向,并着手去践行。我践行的就是亲子英语启蒙,这其实也是综合自己专业所学和娃的刚需而定的。
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都是日积月累和有效方法跑出来的,目前孩子自信大方,学习英语的劲头也足,让我倍感成就感。
4.完成本职工作。我的本职工作就相当于大学生们的考试修学分,这是必须要完成的。对于大多数靠自己的大学生而言,学历是就业的敲门砖。
5.多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现在网络发达,除了日常能接触到的同事,朋友,客户等,多关注互联网人脉是非常有益的。
当然有些人是过客,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可以互相激励,资源共享实现深度交流与合作。
往往弱关系搭建的人脉会更有助于自己的个人与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