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玉生
时间:20230214
持续打卡【第2296天】
1、早起:5:21
2、运动:跑步、俯卧撑20个。
3、读诵:听《大学》、《孝经》,抄经4页。
4、饮食:素食,晚餐八分饱。
5、感谢:感谢德胜洋楼前文化中心总经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院等6所大学研究生实践导师,世界第一初恋德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总,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待我们,并进行了近三个小时的详尽交流。
6、反省:常在心里下定论,与别人交谈时时而内心急躁。
7、利他:确定以感恩和回馈的心面对传习中心的诚意;充分信任开口借钱的小马,立即转账;请几位老师喝咖啡。
8、扫除实践:
【日扫一地】擦地、擦车。
【日捡一方】跑步时捡起地面垃圾袋。
【日整一处】整理垫付费用;整理内衣抽屉;整理打印的纸质文件;整理心绪。
【日舍一物】送两本书给赵总。
【日悟一理】在德胜公司,你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这里没有四处打游击干活、年底讨薪无门的苦哈哈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有正式编制和正式职工待遇的建筑工人。这些出身农民的木工、瓦工、电工等,在德胜公司不仅被训练成合格的产业工人,而且被改造为文质彬彬的绅士。这个转变是怎样发生的?
只有受人尊重、拥有尊严的员工才能反过来尊重自己的工作,才能把自豪感带入工作之中。
无论是从个人生活上把农民改造为绅士,还是从职业素质上把农民改造为合格的产业工人,都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对于散漫惯了的农民工,首要任务是让他们学会敬畏制度和遵守制度。 制度与人的问题不是截然对立的,并不是有了好的制度环境,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这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能遵守制度,制度才能有效运行;有了制度的约束,人才能守规矩,成为高素质的君子。 他们认为“制度只能对君子有效,对于小人,任何优良制度的威力都将大打折扣,或者无效。德胜公司的合格员工应努力使自己变为君子,或者说,要靠近君子,远离小人。” 无论德胜的建筑工人还是物业服务人员,他们的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并不高(以初中和中专学历为主),但是在这样一家非高学历员工构成的公司里,员工可以上班不用打卡,随心所欲地调休,不需要主管签字就可以完成费用报销。为什么?为什么连一些知识型企业也无法做到的人性化管理,德胜公司却敢于尝试?答案在于制度与文化的双管其下。一方面,德胜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手段;另一方面,德胜也时刻不忘借助文化和教育的力量——每月两次的制度学习会,每次报销前都要宣读的提醒声明——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促使他们远离小人,成为君子。
德胜的扫除道践行的特别扎实——以洗马桶为例,它是体力劳动,也是一种个人修行方式。洗马桶的活儿看似简单,但是要把马桶清洗干净并达到可以漱口的程度,并不是马马虎虎能够对付过去的事情。员工要有不怕脏不怕烦的精神,严格遵照作业流程一步步来,才能达到标准。员工能够把马桶清洗达标,一方面是工作要求如此,另一方面是员工对洗马桶这项工作的内心认可。他们不会觉得洗马桶是不值一提的低贱劳动,而是认为这是对自己体力和心力的一种修炼。如果能把洗马桶这样的小事按照程序完美地做好,那么其他事情也同样能够做好。洗马桶事情虽小,但体现的是德胜公司一直倡导的价值观:“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