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在黄海之滨的一小岛城之上,东、南下临一望无垠碧波万顷的大海。既然生活在岛上,自然缺少不了山岭耸峙。小岛的西北部,便是一片重山叠岭。虽然岛上的山峦海拔并不算高,最高峰海拔恐怕也不会超过二百米,但似母亲的怀抱拱卫着小城西北一隅。有山自然不缺甘甜的山泉之水,它的涓涓细流千百年来无时不滋养着山脚下,依山傍水的城市居民。因势而建的草屋瓦房密密麻麻一片,此城中村的一隅。
因此村所饮用之水,来自西山水库的蓄水,入口清爽甘甜回味无穷。该村一来为了给本村村民增加一笔收入,二来也为城市居民提供泡茶之甘泉,即在村中设置了一处对外开放的供水处。此处,因距我家较近,故此我常年在这里背水饮用。用过之后,再喝家中的自来水,便生涩难以下咽,因此背水饮用的习惯坚持数年而未改。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春秋几度,我把背水喝变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取水处离我居所大约有一里地的样子,夏日为避炎热,我一般趁早晨清凉时候行动;秋深冬天时节为防寒冷,我一般趁中午太阳当头的时候出门。年纪渐长,我通常将背水的活计当作活动身心强健体魄运动的一部分,故每每都徒步前往。
一路穿街走巷,偶遇之人,邂逅之事,繁多且难得重复,但每年秋穷初冬之际,取水点临近小区,一居民楼下的角落处,有心人堆少许泥土外以青砖垒砌小畦,栽植的数枝菊花便迎风斗寒,为四处凋敝的秋冬之季添色不少。
我基本上每两天需背一次水,每到此处都会情不自禁地朝那个角落瞄上几眼。初春之际,枯枝败叶,零乱不堪,有时甚至还会被寒风刮来的蓬草、杂物所覆盖,惨不忍睹;暮春之后,开始重发嫩芽细叶,野菊慢慢便有了一丝生机;夏后秋初,便身披一身翠绿,此时到处郁郁葱葱,角落那小堆绿色就显得微不足道,也很不起眼,也多不被人所关注。
每至暮秋之节,万木皆处于萧条之中,那堆菊花枝头反而开始生出许多花蕾来。随着秋深与冬初的到来,除西山之上的苍松翠柏依旧绿装不减外,当其它树木皆赤条条只见空枝裸冠时,野菊却奇迹般地开始绽放起它的娇艳花蕾。
有紫色的,有暗红色的,最多的还属黄色的花瓣最引人瞩目。令人好奇的是,它们的花瓣也迥异不同。有的是圆形的,也有的是长条形的。最令人存疑的是,那长条形的花瓣,好像美女烫过的秀发,婀娜多姿,美不胜收。
每当此时,虽然室外北风凛冽天气寒冷,每次背水走至此处,我都会伫立良久,以静心凝视菊花那娇美的身影。我想,天下人皆爱牡丹、兰花,因为它们名贵,具有国色天香之姿之妖之艳;而自古及今,有名望的文人骚客只有东晋陶渊明爱菊。
我不知道,陶渊明爱菊的真实缘由,猜测他宁忍饥受寒也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境界,便与菊花凌寒而独自绽放的品性如出一辙,故而惺惺相惜吧。
名不经传的我也爱菊花,但我是俗人,可没有陶渊明那样的情怀。我爱菊,是因为它具有梅花一样的耐寒本性。它为萧瑟秋冬之季点缀了春色,为人们平淡的生活增添艳丽的色彩,系其独特的本性让我垂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