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故事讲的是庄子与学生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庄子带学生在山路上行走,看到一个老农正在砍伐树木,却见路边一棵孤零零的大树没有受到老农的青睐。庄子问他何以没有伐这棵大树,老农回答:“这棵树虽然枝叶繁茂,可是树干弯弯曲曲,根本派不上用场。”
下山之后,庄子到一位老朋友家休息,老友相见,分外高兴,连忙命儿子去杀一只鹅款待。
儿子问:“一只会叫,一只不会,杀哪一只”
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庄子问:“为何杀不会叫的?”
朋友说道:“会叫的可以给我看家守门,当然该留;而不会叫的只会吃我的粮食,留有何用。”
第二天,学生们问庄子:“昨天山中那棵大树因为没有用处,所以免遭砍伐,而今主人家的鹅却又由于没有用处被宰杀。请问老师,您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做为处世之道呢”
庄子笑着说:“我将自己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看似有用,又似无用;看似无用,又似有用。不过,这仍难免害,如果能心怀道德以待人处世,就决计无害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处事之道就是这样,不管有用还是无用,都会受到伤害,那如何保护自己呢?庄子回答的是要处于无用和有用之间,也就是中庸之道,看似无用,但有用;看似有用,又无用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为人处事之道。
一个真正的智者该是龙的时候就为龙,该为虫的时候就为虫。该你施展能力的时候,就可以立马腾云驾雾,唤风施雨;该你隐藏实力的时候,就可以韬光隐晦,大智若愚。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一类人就是能屈能伸。就好比一个企业中有两类管理者,一类怕你能力太强,怕你夺功篡权,处处刁难你,不给你发展平台。还有一类就是嫌你能力差,天天培训你,处处考核你,怒其不争。如果你遇到的是第一类领导,却处处显示自己的才能,那必然会受到压制;如果你碰到第二类领导,却整天浑浑噩噩,没有过硬的本领,也必然给领导看不起,也难免受到歧视。
总之,社会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没有哪一类能永远受到社会的庇护,唯有中庸之道才能在社会中处于相对的优势地位。但是,最后庄子也说了:“不过,这仍难免害,如果能心怀道德以待人处事,就决计无害了。”从中可以看出庄子真正的核心理论,处事之道最根本的就是为善。心怀道德,心无恶念,心存善念,则不会受到社会的伤害。如果太专注于有用和无用,太注重无用和有用的转化,也是会受到伤害的,唯有善才能化解伤害。
了凡四训中有一句经典的禅语是这么说的:“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致福以远离。”与庄子的心怀道德以待人处世异曲同工之妙。可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去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