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10 月份,没感觉做了多少事,但实际上却发生了很多事,说来奇怪,很多最近发生过的事情,感觉上却发生在很久以前,仿佛自己对时间的感知遇到了什么问题似的。
月初,正值国庆节,我把爸爸妈妈姐姐外甥都接到了北京,和家人相处的六天时间里,一起爬长城、进博物馆、逛园子,一般外地人想打开的地方都去了。紧接着在北京市内给一个客户做了一次分布式数据库的现场运维。后面给自己一手带起来的线上平台做现场技术支持。随后参加了第五届水长城徒步大会。再后面参与了一次单位园区办的消防演习,中间发生了个小插曲,在模拟逃生环境里把路带偏了,结果出来时,尴尬的发现竟然原路返回了。
其他时间就是在做一些日常了。
读书篇
9 月份留了尾子的《时间记录》、《Go 语言底层原理剖析》、《鸟哥的 Linux 私房菜——服务器架设篇》学习完了,《时间记录》这本书很薄,对我的启发是去调整作者写的时间分类,做一个自己用的专属的时间记录软件,我们对看不到的时间确实会缺少感知,尤其是浪费了多少时间(我们习惯性的自以为自己很忙,时间都利用上了,实则不然)。《Go 语言底层原理剖析》,学习起来感觉和以前学 python 时读的《流畅的 python》很像,因为讲的都比较深入,涉及很多诸如接口、反射、协程、垃圾回收、内存等高级特性,还有扫了像数组、切片、make、浮点数等平时经常用但不知道的盲区,是一本很不错的 Go 语言进阶书籍。《鸟哥的 Linux 私房菜——服务器架设篇》对我来说,主要意义还是在于 9 月份学习并实践过的网络知识,后半段除了关于 ssh 远程命令之外收益很大,讲的主机防护、DCHP 服务器、NFS 服务器、WWW 服务器等目前来说帮助不大,只能说说加深了认识,做了一定的技术储备。
《思考,快与慢》一本好书,虽然里面讲的很多东西我都从其他书籍里见过,并在读这本书之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次又加深了印象。巩固书本里得到的知识我认为有两种方式,其一就是把同一本书多读几遍,几十遍,其二是去阅读更多的书籍,将一本书里的知识,从其他几本,几十本书里找到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解读。相对来说,第二种方式更能给喜欢读书的人带来幸福感,因为在我们的读书生涯里,我们都有一种快乐叫做“这题我做过”。《思考,快与慢》,我并没有读完,还剩几章,这种能拓展认知,提升思想的书,读起来相对比较惬意,慢慢当故事品了。
《沸腾新十年·上》是月中买的新书,书壳上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一部比武侠小说还精彩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正史”,已经读完了。很早以前读过吴军博士写的《硅谷之谜》,对 IT 行业的历史,还是挺感兴趣的,故事也很容易让人热血沸腾。《沸腾新十年》里的故事比起《硅谷之谜》相对比较短。读完我知道原来大厂除了BAT、字节跳动、快手,还有小米、360、美团、滴滴……了解了这些厂传奇的历史,还知道了不少传奇创始人的姓名以及过往的经历。
下定决心深入学习《数据库系统概念》是我真正意义上认真学习数据库技术的标志吧,在此之前,我觉得自己不会去接触数据库这种类型的基层技术,觉得我会用数据库就可以了。我在 IT 这个方向上的目标是能够独立解决小需求,能够独立设计大需求的解决方案,目标其实挺明确的。这个目标和去开发数据库,了解数据库底层原理其实关系不大,这次之所以下定决心深入学习,还是因为公司需要,而且我也间接了解到关系数据库厉害的地方了。目前刚读完 150 页,还有 500 多页等着我,整体任务还是蛮重的,因为阅读技术类书籍基本都得配套练习的。
通过《深度学习之 PyTorch 物体检测》,我再次接触深度学习技术,也让我回忆起了 2019 年的时候,与朋友、与同事共同学习这块技术的日子。人工智能也是我的兴趣所在,一直都有收集资料,这次重新学习深度学习,那收集的资料就又派上用场了。听着电脑 8G 显存的 GPU 工作时的声音,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10 月份自由的时间还是蛮多的,得空还是学习居多,将来的自己同样会感激现在的自己沉下心来的积淀吧。11 月份学习的重心要放在数据库和深度学习上。
早起运动篇
9 月份的早起统计中,有一天是 6 点以后,经过一个多月,10 月份的早起统计里曲线再次回归平稳了。早起是个好习惯,应该一直坚持,凌晨的时间基本都能够自由掌控,这种时间里认真做自己事的自己真的很酷!成年人世界里有一种悲哀,叫做:“我没有时间”。
8 月中到 9 月中,我对自己运动的要求是每天5公里,中途被工作之类的事情一耽搁,践行这个计划时真的很狼狈,但还是坚持了完完整整的 30 天(当初的计划也是 1 个月)。随后我做了调整,每周跑步 5 次,时间上给予一些弹性,这个弹性主要还是为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准备的。10 月份除了月初带家里人逛北京没跑步之外(出去基本都是 2w 步),整体是按照计划来的。
11 月份,想增加一个平板支撑项目,来锻炼核心力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