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进行了学习研读,再一次全面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感触良多、收获良多。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对于拓宽年轻干部思维视野、提升干事本领、推动全面提升大有裨益,值得反复研读、深入细读、实践解读。
要深刻感悟“对党忠诚”是做事之基。对党忠诚在革命年代看的是能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新时代,赋予了“对党忠诚”更丰富的内涵更具体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对党忠诚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入党一时、为党一世”,选择入党,就要在思想上“掸净尘土”,摒弃功利私欲、私心杂念,常破“心中贼”。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不把忠诚落在纸面上、口号里,要把忠诚落在实干上、业绩中。组织有需要,就要像螺丝钉一样哪里需要哪里钉,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说了就做、做就做好、做就做精,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
要深刻感悟“实事求是”是干事之要。年轻干部经验不足的问题客观存在,想问题、做决策很容易脱离实际、浮在表面,有的甚至会出现政策水土不服的问题。如何克服经验不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出了答案: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做好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关键前提。毛泽东同志在撰写《寻乌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了解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年轻干部做调查研究,就是要秉持全、细、精、实、准的调研风格,做到腿勤、笔勤、嘴勤、脑勤,既注重实际、又查找矛盾,辩证看待一项问题的正面与反面、短期与长远、内因和外因、客观与主观、对立与统一,如同考察干部一样,把“问题”画全、画准、画立体,才能做到对待问题“实事求是”。
要深刻感悟“勇于担当”是成事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干部在干,群众在看。年轻干部遇到问题是不是绕着走、遇到风险是不是推推搡搡、遇到难题是不是缩手缩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干部就是要当示范、作表率,自己畏畏缩缩、怕这怕那,群众心里自然对干部有了看法、失去信任。干事创业,要有“事不避难、义不避责”的魄力和勇气,问题越复杂、矛盾越突出、风险越巨大,考验的是干部能否沉着应对的胆识谋略,少一些顾虑担心、多一些无私无畏,群众才有跟着干的意愿、共进退的支撑、破难题的勇气,工作才能干出凝聚力、干出团结力、干出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