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Jasika从香港搬来上海,作为先生工作升迁的随行家属,一起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从兴奋到孤独,只用了两周时间。
看着她难以言状的悲情,想起了自己十几年前也经过一样的遭遇。
原本我在内地小城有着稳定的工作,家人、同学、朋友都在身边。
又因在省内上的大学,所以活动范围几乎没跨出过省界,每天的日子依旧过得逍遥自在。
后来,远方的男人朝我挥挥手,“来上海吧”,我于是朝家乡挥挥手,告别了那个熟悉的世界。
来到上海,一切都是陌生的,喧嚣的城市,时髦的人群,还有那完全听不懂的上海话。
孤独开始席卷了整个世界,每天陪伴我的都是不安、痛苦与耗竭。
今天,在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ohn Cacioppo《孤独(Loneliness)》一书中,总算找到当年如此孤独的原因。
孤独是由于人们没有获得足够的、令自己满意的社会联结,而导致的不舒服的情绪体验。
我的社会联结已留在了遥远的家乡,在这个崭新的城市里,我唯一的联结只有身边的这位男人。
感到孤独,意味着你得寻找更有意义的联结。
可是茫茫人海,能去哪找新的社会联结?
于是对夫君的控制欲越来越强,不要他加班,不要他应酬,只想让他陪在身边。
可是,有时,明明他就陪在你旁边,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内心却依旧孤独。
Why?
John Cacioppo教授认为以下几种情况容易让人陷入孤独:
1、高特异性的身份与经历,让人感到“格格不入”的孤独;
2、 丧失会让人感到孤独;
3、缺乏深度的、被理解的、有支持性的关系,让人感到孤独;
对比一下,发现前两条尤其符合当时的自己。
咱一个见识少,穿着土里土气的外地姑娘,和上海小姑娘的身份和经历有着格格不入的差距;
而离开家乡,丧失稳定的国企工作,丧失熟悉的人际关系,我失去了同“过去自己”的联结。
夫君说,你可以出去认识新朋友啊,可是我却在孤独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孤独引发更多孤独!
我不愿意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总想着他人能主动来照顾我的情绪。
对社交抱有悲观的态度,对社交负面信号很敏感,总是怀疑别人讨厌自己,认为自己一定会被别人拒绝。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便能杀死我好不容易建立的自信心。于是我选择了回避社交、自我隔绝。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两年,随着工作的稳定,住所的安定,逐渐认识一些新的朋友,那种孤独感才慢慢消失。
John Cacioppo教授给了一个减轻孤独感的轻松(EASE)联结四步骤,分享给大家:
1、 主动出击
就是先“走出去”,主动地释放善意的社交信号。比如主动逗逗邻居的小孩,夸夸他人的优点。
2、行动计划
有了走出去,下一步就是投入自己的社会精力。有句话叫“好关系都是麻烦出来的”,所以不怕麻烦,多出点钱和力,把你的诚意秀出来。
3、筛选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关系的质量大于关系的数量,宁缺毋滥,学会主动删除让自己感到痛苦、耗竭的社会联结。
4、期望最好的情况
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需要我们积极地看待两人的关系,试着从善意或是中性的角度去理解对方。
把自己曾经的心路历程分享给Jasika,她似乎不那么焦虑不安了。
但愿你能远离孤独,即便孤独来袭,安心接纳,它只是一个信号,提醒着我们去寻找更多的社会联结。
我是幸容,感谢您的阅读!
无戒365挑战营 第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