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宋体字的写法与特点
“宋体字的特点”是表现在基本笔划的特殊性上面。它的笔划变化在汉字中是最为复杂的(草书和变体除外)。它的“横划”较细,“竖划”和其他笔划较粗,是横划的三至六倍之间。而在其横划的收笔处以及横划与其它笔划连接的转折处都有一个三角点较为突出,如横(一)、横钩(乛)、横撇(了)、横折直勾(司)、横折左斜弧钩(为)、横折折撇(廴)、横折弯钩(乙、九、阝)、横斜钩(飞)、横直折(口)、横斜折(马)等。宋体字的“点”象抛洒坠落的水洙,上尖下圆,如“丶”,但“点”用在“顶横”的上面时也有人写成“竖点”的,如图二。它的“撇”是起笔宽,收笔尖,形似一把锋利的尖刀,如“丿、才、人、爱、匕、千”。它的“捺笔”则是起笔尖,收笔宽,如同家庭用的扫把一样,但这里还有一个细微之处,就是在捺的收笔时看似齐头,其实是“弧头”,向内略有凹陷,“平捺”收尾时是上长下短,如“之、这、是、处”,“竖捺”收尾时是上短下长,如“爪、瓜、认、松、”,“斜捺”是上下基本相等,如“文、丈、公、奈”等。比较一下就明白了。因此,固有“点象水珠捺如扫,撇划好似一把刀”之说法。它的“竖划”上下等宽,没有太多变化,只有长短的变化,”,而后直接运笔挺拔向下,收笔时略向右上稍有倾斜,也有人写成微带小三角或微圆角的,如“丨”,每笔竖划都显得粗壮有力,如同房屋的顶梁柱,坚固稳重。它的“挑划”和“短撇”形状基本向同,只是方向相反,如“纟、钅”。“捺笔收笔”与“竖钩收笔”有点相似,只是方向相反,收笔处都是微向内凹成弧形,但都有上尖下方或下边微圆,收笔上角和下角的中间稍向内略有凹弧,如“辶、亅”。带有“竖钩、斜钩、竖弯钩”的转折处大多都是外圆内方,如“戈、乚、亅、飞”。但带“弧钩”的又有所不同,如“丂、力、为、母、与”等,这些钩的转折处内外都是成弧形的。它的“三点水”和“两点水”下面的“挑划”和其他字体的写法也不一样,而是在“挑划”的下端多加了一个顿点,并且“顿点”的上端和挑划的连结处只须向左上方微露出一丁点成弯针形,决不可过长,否则非常难看,这个“挑”划的长度一定要写到第一个点的右下方而且稍伸出一点点,如“氵、冫”。(宋体字和黑体字都没有卧钩,它们的“心底旁”不是卧钩,而是“竖弯钩”,如“思意感”)。这里直得注意的是:撇划带转折笔划时(撇折)它的撇就不能写成尖撇了,必须写成两头等宽的方撇,象“撇折、撇点”一类的。它的“撇折”与“撇点”的那一“笔划”是一笔写成的,所以不能写成“尖撇”,应写成两端相等的“方撇”,如“女、与、专、发、妈”等。但在“纟、巛、么、会、公、允”等这样的“撇折、撇挑、撇点”的地方时却是“尖撇”,因为它们不是一笔连写而成,而是两笔写成的,所以应写成尖撇。它的“走之旁”更为特殊,如“廴、辶”,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开。很多初学者往往会写错。若在高大的建筑物上面书写宋体字时,为了达到远看的效果,“竖、撇”笔划的起笔处向右下也有写成带“三角块”的,也有人将“三角块”写成微圆角的三角块加以装饰,从而显得宋体字更加庄重有力(老标宋的写法就是这样写的)。(宋体字与黑体字的笔划型态虽不相同,但运笔走势却基本上完全相同)。正是这些独有的特点把“宋体字”装扮得即清秀端庄又威严霸气。因此,宋体字也在很多场所被广泛运用。如:国家的政府机构、教育部门的匾额招牌以及大的政治活动也用这种字体。宣传标语、报纸杂志的题头大多也用这种字体。它好象给人们带有一种“公平、公正、清政、廉洁”之感觉。“宋体字”基本笔划如(图一),转折变化和方向变化的笔划如(图二),宋体字的基本结构与写法如(图三)。注:(基本笔划的其他变化在第一讲“汉字的基本结构里”己有详细介绍,请参考。)
图一
图二
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