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自由书写+尚军伟+9号
最近看古典的新书《跃迁》,其中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解读特别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专治统治催生的一个奇葩制度!
古代专治政权自诞生以来,面临的大敌就是经过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这帮人崇尚自由、独立。
为此,古代统治者想了很多方法对付这些喜欢“乱说、乱动”的知识分子!
第一种方法是“焚书坑儒”,就是物理上消灭知识,肉体上消灭知识分子!效果那叫一个立竿见影,但是由于太过于残暴,这种方法的始作俑者——秦始皇开创的大业很快“二世而斩”,下场很惨!
第二种方法是搞“文字狱”,就是文化领域的白色恐怖。但是知识分子自有他们的办法,他们今天写个“藏头诗”揶揄你统治者一下,明天搞一部“小说”映射你统治者一下,搞得统治者心里有苦但说不出!明清两代的文字狱尤为兴盛,但是明清两代的小说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高峰,这就是个中原因之一!
第三种方法是培养“御用写作班子”,用体制内的文人占据文化领域的思想阵地,进而HOLD住那些不听话的知识分子!但是,无奈文化领域的产出品质自有其自身规律,后来统治者发现吃皇粮的御用文人的水平,就是再怎么砸钱也都比不上在野的知识分子,正所谓“重赏之下,也出不了文化领袖”!
最后,古代统治阶级找到了科举这么一个笼络普天之下知识分子的“锦囊妙计”!谁知道一经使用,古代知识分子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心甘情愿被这个制度招安。这个制度一用就用了1300多年,用得最后全天下的知识分子几乎都离不开这个制度了!
我记得之前读曾国藩传记的时候,有这么一段描述: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主持恢复了江南几省中断了近十年的科举考试,江南广大知识分子无不感激涕零,视曾国藩为再生父母,他们都觉得人生的春天又来了!
我去,科举考试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
那么科举考凭什么能够锁住泱泱大国的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并且一锁锁那么长时间呢?
答案在于,科举考试制度本身设计的极其符合人性的需求,并且是各个层次的需求。
关于人的各个层次的需求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不用我多解释,大家可以直接看图。
古典新书中关于科举制度是如何契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一点,是这么解释的:
首先,科举制度可以满足古代知识分子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我们熟悉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关于这一点最好的注脚。
其次,科举制度可以解决古代知识分子关于归属感和尊重的需求,关于这一点的名言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以及知识分子心心念的“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最后,科举制度可以满足古代知识分子自我实现的需求。古代知识分子虽然有其清高的一面,但是受制于其历史局限性,绝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还是将学到的满腹经纶最终“售与帝王家”,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情怀!所以古代统治者就投其所好地“开科取士”,让知识分子乖乖滴为自己所用!
原来科举制度这么符合人性的需求,所以也难怪科举制度最后能够在众多钳制古代知识分子的方法中脱颖而出,屹立1300多年不倒!
其实,按照这种分析,要不是外国的坚船利炮轰开大清朝的国门,这个制度很可能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有意思,真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