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被要求做一个三分钟的关于自己所学专业的三分钟陈述,我们会觉得时间短,不能把我们想说的完全表达出来。可是我们来想另一个方面,如果我们被要求做一个15分钟的关于2017年有哪些变化的陈述,一定很少有人能够很好的把这15分钟讲完。
陈,陈列、布置,或者对有特殊性质的事实、观点进行有次序的表达。
述,遵循、报告意义重要的文字。
即,陈述就是郑重地将重要事实、观点有条有理的表达出来。
所以陈述的关键在于有条理的表达。
就像盖房子一样,把所有的砖头、钢筋、水泥都给你,你不懂得话,也只能用砖头搭个简易的小屋,是不可能盖出大厦的;而只有懂的人,先打地基,再钢筋编制主要立柱,中间浇上混凝土,然后上面搭上横梁,再用砖头垒满立柱横梁之间的空隙。。。。。。这才能使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这是因为后者有基础、有主干、有链接、有补充。
回到我们的陈述上,就要求有前提、有主线、有联系,有内容补充,也就是有条有理。
有一天,我们可能需要在上百人面前做30分钟的演讲,可能需要在产品推介会上跟客户进行详细的项目介绍,可能要对同事进行一天的培训。。。
在这些关键时刻,优秀的陈述会让我们与众不同。
因为对陈述的训练,可以促使我们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
1、看问题更加深刻、更加有洞察力
2、更加擅长运用逻辑能力
当我们习惯了陈述这种形式,就更有可能说服别人同意我们的观点,因为作为一段完整的陈述,我们的观点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层次全面,次序透彻,逻辑严谨。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优秀的陈述能力呢?
1、要有次序
次序决定了系统化,通常有地点次序、时间次序和人物次序。
仔细回想一下你最近的一次10分钟以上的口语表达(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可见其稀缺程度),是否在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能系统地把时间、地点、任务的次序有节奏地展示出来,这是系统化表达的基本要求。
当我们能够把这几个不同的次序糅合在一起使用,就会让听者更加的容易理解和记忆。
2、要有层次
层次是一级一级延伸的表达。相对于次序来说,次序是横向的并列的关系,而层次是纵向递进的关系,一层比一次层深入。
回到开头的陈述2017年的变化这个主题上,我们按照层次和次序可以这样规划:
首先,现实的变化,经济、科技分别在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再到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变化;还可以加上地点次序,不同的地点有什么突出的新兴科技项目。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和共享经济等。
其次,以上的变化,应用到实际,对大众生活有什么具体的改变。比如由一线城市引领到二三线城市逐渐兴起的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等。
最后,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思想有什么变化,比如快节奏,节省时间来学习、社交、旅行等等。
这样,从改变,到应用的改变,再到思想的改变,三个大的层次,每一个层次下,又分不同级别的次序。然后再用不同的案例、描述来填充内容,精致细节。
最终就会形成一个相对完整而且逻辑清晰的优秀陈述。
3、要多阅读和记录
阅读和记录的目的是提高思考能力,最终是要培养以上两点:次序感和层次感。
阅读是输入,记录和输出是书面表达训练。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注重优秀的作者是在那些方面、如何构建次序和层次的。
曾经流行说字如其人,是因为那时候沟通不方便,只能是书信来往,这是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但是现在沟通手段足够发达,欠缺的是表达能力,“话如其人”应该更加合适,但是真正能做到少之又少。看看各大车站、机场的书店中,卖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说话、如何沟通之类的书籍 ,因为大多数惰于思、懒于行。
表达从陈述开始,要多阅读和记录,刻意练习在层次和次序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