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中高考的日子也愈来愈近,各位家长心中的锣鼓也敲打的愈加激烈,不安、忐忑、焦虑、担心等五味杂陈的情绪也一应俱全。其实,这都是家长焦虑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中高考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素质,更是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
前几天,一位非常有素养的母亲,由于担心孩子可能会高考考不好或者备考途中放弃前来咨询。她讲述,儿子目前读高三,还有100多天就参加高考了,成绩处于一本与二本的边缘地带,性格内向、细腻、偏女性化,不急不躁,接触外界较少,很少与他人交往;兴趣较少,没有热情,放学回家后,只打游戏不写作业;意识中缺乏竞争性,自身学习动力不足。
儿子从小一直由她带大,父亲由于工作原因很少与母子一起生活,直到儿子读初四时一家人才共同生活。父亲是被保送到某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对儿子比较严厉,要求严格,期望也较高,希望儿子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这样自己也不会太掉面子。前几日,因为父亲催促儿子学习,两人起了冲突,家庭气氛因此也比较紧张。但是,她知道,就目前儿子的成绩来讲,考上名牌大学的希望不大,她只希望儿子能够坚持复习,顺利参加高考,日后,可以通过考研来实现名牌大学梦;只要儿子能够健健康康的快乐生活就好。
母亲本次前来咨询,就是希望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帮助儿子顺利走过这100多天,并能在高考中正常发挥。这位母亲的困惑也是目前大多数家长的困惑,仔细分析家长的诉说,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本在于家庭环境出现了问题,归根结底也是家长的问题。这个家庭在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父母教育理念冲突:母亲希望儿子健康快乐,父亲希望儿子读名校。初四之前,孩子一直接受目前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理念,父亲回来之后,突然让孩子接受父亲严格、严厉、严肃的三严政策,这是不太现实的。
2.父母好面子:因为父母双方都是学历较高、工作比较体面的高级知识分子,尤其父亲是名校毕业,一旦儿子高考失利,他们在亲朋好友面前会很丢面子。
3.亲子沟通无效,父母说话方式欠妥:孩子与父母不能有效沟通,孩子不愿意告诉父母自己的现状和想法,并表现出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的状态。父母又非常想知道孩子的现状,于是就采取“刑讯逼供”的方式,来缓解自己因为担心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
4.儿子与母亲的感情更融洽:由于儿子从小与母亲一起生活,感情细腻、偏女性化,缺少男孩子应有的果敢和英气。
案例中呈现的问题,都是家庭教育中一些常见问题,也是目前中国许多家庭教育的缩影。咱们家长怎么做才能与孩子一起走出困惑和担忧呢?也许下面这些方法可以祝您一臂之力!
1.团结一致:父母双方要先就教育理念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然后派代表传达给孩子,另一方在一旁表示支持。这样孩子就会明白“父母原来是希望我这样做”!有了明确的行动方向,孩子自然会动力十足、积极性大增。假如父母双方存在分歧,父亲说向西走,母亲说向东走,最后孩子会因认知失调而疯掉的!
2.教育是培养健全的人:读名校、从事体面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孩子学会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健康幸福的生活更重要。父母要从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帮助孩子制定跳跳就能达到的目标,不仅有利于孩子自信的提高,也可以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积极性。假如每次都制定孩子无法达到的目标,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甚至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不再对任何事情产生兴趣,因为自己不管做什么也做不好!
3.父母改变说话方式,有效沟通:沟通的终极目标是能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思。父母们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种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孩子“宝贝,父母爱你”。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真正对“父母是爱你的”这句话深信不疑的孩子却很少。有的孩子会问“为什么父母嘴上说爱我,却总是对我大吼大叫?”这就是亲子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针对孩子不爱写作业、不爱学习的情况,各位家长可尝试以下策略:
[1]心理暗示法:案例中孩子回家就打游戏,不写作业,最近成绩也出现了下滑,父母可以选择儿子自己在卧室时,父亲在门外对母亲说:“咱俩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一定要保证孩子听到。这时,孩子的叛逆心理就来了,“不让我听,我偏要听。”于是就会趴在门口偷听。父亲说:“孩子在学校学习累了,回家玩半个小时的游戏放松一下也是不错的,家就是休息、放松的地方,只要孩子在学校中把学业任务完成了就好。其实,咱们孩子是非常自觉、有志气的,这次没考好,正是查缺补漏的好机会,今后一定会更努力!其实,孩子没考好,咱俩也有责任,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根本没时间抓孩子的学习,我们也要做检查!”这样父母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出来,减轻了自己因为不知所措而产生的焦虑感,也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
[2]热处理法:就是抓住孩子的热点问题,结合热点问题来教育,一般都听得进去。比如,案例中孩子喜欢打游戏,家长可以与孩子比赛,孩子可能会对你的成绩不屑一顾,这时你可以对孩子说“只有聪明孩子才会打游戏这么好,说明我的孩子是非常有潜力的!”“别看你玩游戏这么好,你知道游戏机是怎么发明的吗?目前哪款游戏最热门?它的开发者是谁?”可以由此来引导孩子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久而久之,遇到不懂的问题孩子就会主动搜寻资料,直到弄明白为止!采取这个策略之前,家长要做好相关知识储备!
[3]纸笔沟通:回归原始沟通方式,拿起纸笔,为孩子记日记吧!每天只把孩子的优点、进步记录到本子上。家长可以故意把这个本子放到孩子能够翻阅的地方,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鼓励和赏识,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呢?日复一日,家长看孩子的角度转变了,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也会改变。虽然,现在微信、QQ等交流方式颇多,其实,弊端也不少,假如微信中孩子把父母拉黑了,父母不但不能和孩子有效沟通,反而会因为孩子把自己拉黑了而心里很不舒服。
4.有父亲的陪伴,孩子更优秀:孩子成长中,父亲的参与会培养孩子勇敢、自信、果断等性格特质,这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男孩子多与父亲相处,可以更加清晰自己的性别角色,拥有男子应有的气质。案例中,由于孩子很少与父亲相处,就出现了部分女性的性格特质。希望该家庭,在今后的教育决策传达中可更多的由父亲来执行,增加父子的相处时间和感情沟通。
通过这个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问题孩子的出现,背后是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出现了问题,归根结底是家长教育出了问题。希望家长在担心、焦虑、忐忑不安等困扰中不知所措时,能够多阅读一些家庭教育的书籍,多多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名词解释: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