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人之天性为自由与放纵,不愿意被管教和束缚。然而人之为社会性动物,一味为自然天性所驱动,则难免为群体带来风险与灾难,律法、规则因之应运而生。儒家始祖孔夫子言必称三皇五帝,一方面是看到了他所在时代的混乱与人心不古,一方面也是有感于那个在他之前,他无限羡慕但无缘一见的和平治世。出于无奈,也或者出于职业习惯,孔夫子强调礼法,强调在为人行事各方面需遵守一定的礼仪,这样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不失为在乱世之下的一种方法,但其尤为看不起法家的残酷与无人性,历代大儒也许在学术研究方向上各有倾重,但其对法家的态度可谓是如出一致。无他,源于法家强调以法治世治人,强调以残暴,恐惧以御世,与儒家强调以仁治世的理念是根本的冲突。而到了道家,道家比儒家更为洒脱,强调无为而治,打一句和尚的机锋,就是不作为就是大作为。那就与法家的理念更加不和了,好在道家的人多为闲云野鹤,看不习惯就去深山老林闭关隐居了,也懒得对其他流派指指点点。
当然,这是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人性的本源之一。
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的朝代,有过很多兴盛一时的时期,也有过很多短如白驹过隙的年代,不论是三世而亡的始皇,抑或是盛世的汉武唐宗之流,挥之不去的总是那金色大殿上,端坐于正中央,不可一世的天子,永远高高在上,永远受人仰视,永远流芳千古。而除天子外,上至将军宰相,下至平民百姓,也习惯了脖子90度向上去寻找这样一个已经被形而上化了的形象,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之类云云,不是历代皇帝上位前,被众位人臣劝说的最好说词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习惯被规则约束,习惯失去自我思维,就像山羊一样,跟随着所谓的领头羊往前奔跑,根本就不看前面是路还是悬崖,甚至到粉身碎骨的那一纵之后,还是不知道根本原因其实并不是路不好或者是悬崖太多。
所以啊,历代在位的皇帝,大约都觉得自己会流芳千古,有些当然也表示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类,但内心还是会私自以为会垂名青史应该还是大概率事件。事实上到今天为止,说到盛世,大约还是离不得文景,唐宗,宋祖几个关键词,其他的也不过云云总总,过了也就过了。甚至最近也有人把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一代天骄做了个比较,最后结论是,大概可能也许似乎还是老子比较牛逼一些吧。
好多年以后,高高在上的皇帝们也许没有几个会想到自己身后其实并没有那么名垂青史,当时也许确实风光无限,前呼后拥,受万人景仰与崇拜。我在想,如果当时科技有现在这么发达,也许他们也会自己出几本自传,叫几个摄影师或者发型师来好好给自己拍一张照片,摆几个酷酷的姿势,然后发送到全民的电子邮箱里。也许是我错了,在好多年以前,能面见天子也是一种荣幸,并不是人人都有这种权利和光荣的,我忘记了,好多年以前,即使是那里的天子也还是保持着一份高贵的矜持。
嗯,也许是我想多了想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