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的暑假,我和弟弟相继病倒,老爸老妈带着我们两个看病。记得在一家医院里,我正被老爸用手臂捆住,哭兮兮地等着打针的时候,突然之间,医院的走廊里开始吵闹起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好像是一对夫妻,带着不小心烫伤的孩子在看病。孩子痛得一个劲儿哭,本就焦急地爸妈听不下去了,互相指责埋怨起来。然后……升级成互相动起手来。
扯远了,今天不是来当吃瓜群众的。而是来——
记得,曾经在一个节目,主持人庆贺刚刚升级做父亲的嘉宾喜得贵子。嘉宾却说,感谢大家,我们俩有了老二,很开心。就在大家一头雾水的时候。他说——他们的这个孩子很好,而第一个孩子成长得更好,更健康。那就是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样想来,好像也很有理。两个男女之间正在成长起来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共属于两个人的“孩子”。当关系开始的时候,就像是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两个人要开始共同养育他/她了。就像血肉之躯的孩子饿了需要吃奶和饭食一样,这样的一个特别的孩子的成长,肯定也是需要什么东西来给予营养的。至于需要什么,我也不清楚。就像我不清楚这样的一个孩子会是怎么来的一样。它实在是和一个血肉之躯的孩子一样神秘无比。我实在经历有限,聊不了什么。没关系,今天我是来尝试聊病“孩子”的。对于一段正在建立的关系,关系双方不论是因为什么样原因开始的,那么有一点可以承认的是——两个人肯定有一些东西,让至少一方觉得关系可以建立起来。但是,关系双方毕竟都是独立的,甚至有许多不同的人,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情绪、意见的表达的方式等。在过程中,关系生病肯定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时候,“看病”就很重要。就像孩子病了,带去给医生瞧瞧一样,好开药治疗。这里的看病——应该指的是沟通,澄清,磨合吧。如果关系双方,因为各种原因——也许成长带来的恐惧,没有安全感造成的习惯性退缩,排斥,阻碍了正常表达,或者仅仅是突然觉得看走眼了——以致没有及时或者不想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适时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而是自我保护一般地缩到保护壳里——退拒。病症不会从中无端消失。还可能,小病灶发展成无法忍受的痛楚,而对方并不知道此时感受方的感受,还以为惯用的交往模式有效,感受方能够接受对方的交往模式。而这其中的一些,已经给感受方带来了愈来愈深的犹疑,激起了感受方的不安全感(感受没有表述)。最终,也许没有到无法挽留的地步,甚至是说,因为造成这一切的成长性的不安全感,恐惧,习惯性退缩,也会放大这种不良感受,在对方感觉莫名其妙的时候,感受方已经几近被压垮,前面提到一切,都加速感受方本能性反应——退出去,不顾一切地退出去。如果,这个时候,对方在感受方做出这个表示的时候敏锐地察觉到——其实不是感受方的感情尽了,而是需要解决问题,而感受方在害怕或者抗拒解决问题——进行了有效阻止,有效性沟通也会在这个分叉口开始。如果,不幸的是,对方并没有觉察,或者关系并没有到非挽留不可的地步(不愿意察觉),这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就没有被阻止。最终,自然,这个“孩子”只能在病中被遗弃掉,病入膏肓,带着遗憾死去。肯定,一段关系从存在到结束,不简单是因为这样一个因素的造成的,但是,及时的沟通(应该是有一个前提是——关系不是一方的因各种误解造成的一厢情愿),说出相互的想法,感受和需求,肯定是会对关系的正常健康的发展有好处的。世界上,也说不清楚,有没有所谓完全对的人的存在,即便存在,几率也是很小的吧?要不然,大过年的时候,被催婚的还是一大撮一大撮,只见涨,不见少。而所谓的合适,或者是非常合适到接近那个期待状态,一部分得益于命运把两个人先成就成能吸引彼此的状态,然后,两个人在遇见之后——也许是电光火石,也许是情愫暗生,不论哪一种——都是经历了不断的磨合和不伤根基的调整,最终成为了可以陪着对方过完一生的那个完全对的人。(到了最后,习惯到了……一直过到都已经快入土了,是不是,他/她都是完全对的人了,换成别的人,千般好,万般好,不习惯。)
当然,关系不只是这样的一个狭隘的关系,应该还可以指朋友之谊,兄弟之情(私以为,和恋人关系相似度颇高,也就不想说了)等等。想要说的……因为共同的事业或者梦想牵起来的最单纯又最复杂的关系。我也不知道,这关系比着上面的关系,是更加复杂还是更加简单?更加容易经营,还是相反?但是,一旦关系建立,就像是涉事的所有人,开始共同抚育一个孩子。如果,营养得当均衡,各种教育跟得上……如果病了,肯定不是因为一方喂错了一顿饭,导致病症。而另外的人都与事无关,可以完全置身事外。最重要的,及时带着看医生,作时,合起伙来想办法调教(治它,没商量)。这个孩子总是极有可能茁壮成长起来的。如果,确实,“清白”方觉得错全在其中一方。清白方要做什么?是叹一口,心里默念一句——谁让“我”选了“你”,我愿意。然后,一起治孩子。还是,说吧,到底这个共同的孩子,是要共同治好了共同接着养着。还是说,就问你想不想继续?还要不要?扔了还是留着?
我猜(实在是想不明白,只能猜)一段存在关系的结束,说不了是谁的错,很可能是各方放弃的意念总和大于了想要保留的意念总和——无论是双方都在因为一些因素在无奈退拒,还是一方退拒,一方本就意趣不大,见势顺水推舟;还是一方坚持,一方坚决退出……最终,只要放弃意念的总和大于了坚持意念的总和,最终,病了的“孩子”只能扔了。
扔了,好可怕。我竟也稀里糊涂地干过这样一件事情。太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