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澄老大目标管理的机缘巧合下,我在小荻老师的《沟通训练营》搬了个小板凳,先感谢下永澄宝宝和俱乐部的“福利”,心存感激的同时,我也会尽量照亮更多的小伙伴~~
今天是沟通训练营的开营,在开营前,运维组分享了一堂小荻老师的微课。一方面是打个底,另一方面也是让俺们这些"小白"适应小荻老师的上课风格。嗯~刚开始接触,知道小荻老师口碑好,身边接触过小荻老师的小伙伴们都赞不绝口。看了小荻老师的照片感觉笑容好亲切,爬了简书知道小荻老师好低调,听了声音就被直接灌醉啦。喝过醒酒汤,回魂的我来写学习感受了~
整篇课程其实讲了下面4个问题:沟通为什么那么难?怎么讲对方愿意听,记得住?沟通时候该关注些什么?有没有套路可以让沟通变得更简单一些呢?
【痛点:沟通为什么那么难?】
“我们遇到的80%以上的问题,基本上是沟通问题。我们遇到的80%以上的沟通问题,基本上是逻辑有误”(哎。。。。剩余20%是信念有误么)
痛点来了:
痛点1.
“跟他人讨论一件事时,容易被对方带走,最后甚至想不起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了。总是一股脑的巴拉巴拉说了一堆话,可是对方总是听得莫名其妙。又或者没经过大脑的逻辑思考的说话,过后才觉得刚才说的话是错误的。”
第一类问题,看上去似乎表达不清,但是当事人通常会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啊!我都把话说成这样了,还想怎么样啊!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啊!到底是你脑子不好使还是我脑子不好使啊! 特别抓狂。
痛点2.
“无论朋友聚会还是亲戚在一起吃饭,我们一直都是最沉默的。不知道如何和大家谈天唠家常。感觉自己不善言辞傻乎乎的,怎么破。”
第二类问题,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别人,不知道该怎么跟别人聊天。或者,其实我们是有一些意思想表达的,但不知道从哪句话开始说起。这让我们很郁闷。
痛点3.
“不知道和新认识的朋友聊什么,怎么聊。和关系一般的朋友不知道如何打开话题去聊天,经常会聊死或者聊的很尴尬。”
第三类问题,我们说了半天,但是得到的回应并不满意。看上去好像没什么问题了,但事实上,我们感觉对方并没有Get我们的点。甚至有时候,对方Get到的和我们要表达的意思相差甚远。这让我们很纠结。
痛点4.
“自己自认为很善解人意,很多东西看破不说破,别人令自己不满意时候我通常能化解自己,换位思考之后便能理解对方,于是矛盾就这样悄咪咪化解了。看上去这样挺好的,但好像还是有哪里不对劲。”
第四类问题,我们有时候说话好像说话速度跟不上脑子,有时候说完了才觉得好像哪句话说的不对。或者,我们自己觉得本来没什么的,但别人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不会聊天啊。 有些朋友倒是相反,说话特别注意,结果就是别人很舒服,自己很难受。
事实上,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按照自己【能不能想到沟通方法】和自己觉得【沟通管不管用】,这两个维度,大概分为4个类型。对应我们前面的四类问题,分别是沟通失效、无法沟通、沟通无效以及,沟通内伤或者外伤。
【击破痛点】
痛点1.
“(上面)跟他人讨论一件事时,容易被对方带走,最后甚至想不起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了。(下面)总是一股脑的巴拉巴拉说了一堆话,可是对方总是听得莫名其妙。又或者没经过大脑的逻辑思考的说话,过后才觉得刚才说的话是错误的。”
上面能被带走的,基本上都是【目标】不够明确。其实目标明确了,很难被别人带走。下面让对方听不懂的那种,是对象不清。没搞清楚对方能听懂什么,光顾着自己讲了。
痛点2.
“无论朋友聚会还是亲戚在一起吃饭,我们一直都是最沉默的。不知道如何和大家谈天唠家常。感觉自己不善言辞傻乎乎的,怎么破。”
这个问题,其实是目标有误。聊天,拉家常这种场景,目标是“能说下去”,而未必是说多少。所以,自己不擅长说,让擅长的人说其实挺好的。
那我们干什么呢,我们配合,为什么一定要跟着说呢,当个捧哏让那些能说的一直说不是挺好的。如果遇到家庭场合或者工作场合,你一定非得听,那就好好听着。p.s.情侣不是这个场景的。
痛点3.
“不知道和新认识的朋友聊什么,怎么聊。和关系一般的朋友不知道如何打开话题去聊天,经常会聊死或者聊的很尴尬。”
喏,这个是很多人不容易搞定的,和工作中的对象分析其实也很相似。从那些说了没什么大的危害的事儿开始聊。最近曹岳的儿,前阵儿宝宝离婚的事儿,九月的星座,城市的气候等等,这个其实就是对对象不了解,怎么了解呢,边聊边了解。
其实聊天,是需要给人一个“话口”的,简单的说,就是一问,一答。然后一答之后,得有一问,否则就聊死了。
痛点4.
“自己自认为很善解人意,很多东西看破不说破,别人令自己不满意时候我通常能化解自己,换位思考之后便能理解对方,于是矛盾就这样悄咪咪化解了。看上去这样挺好的,但好像还是有哪里不对劲。”
这个问题哪里不对?不舒服要表达出来吧?让对方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背后是目标有问题。 目标其实是“和对方一起解决问题”,会让自己不那么痛苦,而不是“我自己把事搞定”。
【方法:怎么讲对方愿意听,记得住?】
方法1:讲故事(“中国好故事”)
方法2:用金字塔结构,归纳分类核心观点(“结构思考力”)
方法3:澄清事实,解除被误会的可能性(重事实,轻评价)
【方法:沟通时候该关注些什么?】
沟通三要素是:对象、目标、观点。注意,在这三个要素里,对象最最最重要!
对象-----身份是谁?喜好是什么?关注些什么?
目标-----沟通的目标是为了影响对方的思维吗?是为了影响对方的行为吗?
观点-----想说什么?
构建逻辑的过程:用你的沟通对象想听或者能听懂的话,讲你的观点,最终达成你的目标。
【方法:有没有套路可以让沟通变得更简单一些呢?】
STEP 1:写下你的观点-----你到底想说什么?(对应三要素:观点)
STEP 2:写下你的目标-----你希望TA听完你说话后怎么样?改变行为还是改变思维?(对应三要素:目的)
STEP 3:写下你的沟通对象关心的东西-----TA会喜欢听什么?TA的身份、喜好、关心的点是什么?(对应三要素:对象)
STEP 4:把你想讲的观点,放进你的对象关心的东西-----你该怎么说?(综合三要素,对应构建逻辑)
【学员思维导图】(超赞,强力推荐!)
【我想通过沟通训练营学到什么?】
总:学习与不同的人进行有效沟通
分枝1、能与领导、同事间做到工作沟通有重点;
分枝2、与父母间沟通,意思表达无偏差;
分枝3、与陌生人/客户沟通,排除自己内心障碍
上述用了金字塔结构,希望表达清楚了。根据SMART原则再做下三个分枝分析:
1、是否具体-----我认为具体了,您认为呢?欢迎留言,照亮我的盲区
2、是否可度量-----最终达成效果是什么?
分枝1:重点清晰明确;分枝2:有效沟通,不产生偏差和误会;分枝3:能聊得起来,不冷场
3、是否可实现-----是!
4、是否有相关性-----目标和训练营有强相关,符合相关性原则
5、是否有时限-----训练营结束为止
【扩展阅读】
在这里推荐两篇小荻老师在简书的文章,提问也讲套路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