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口拍个照,够了!
在大学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很注重一个“补”字,他们始终认为活着就要尝试,特别是一些新的食物。与此相仿,就在今早,胜哥就补了一碗羊肉汤,配上一个锅盔,他说吃饱点,一会要去少林寺,切磋武艺,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很是霸气。
在登封市的崇山,烈日当头,风和日丽,文化古迹多在山上,特别是少林寺,买了门票,还要走几公里,才到景点。此时,已是气喘呼呼,口干舌燥。再者,就是大汗淋淋,酷热难耐。在少林寺,时间短,看表象,见到的僧人,除了头发少点,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玩手机。
在一块阴凉处,有一个小和尚在卖书,胜哥上去盘问练武之地在何处,小和尚彬彬有礼的答复在前方。与此同时,他打开话匣子,就像水库放水似的,滔滔不绝,连绵不断,从北魏讲到雍正,从孝文帝讲到李连杰,还提醒我们注意历史事实,有些导游为了形象的描述画面,会添油加醋,与实不符。
总而言之,胜哥没有忘本,他一心研究飞镖技术,拯救地球,可这里都是六合拳、罗汉拳、铁头功,胜哥一听铁头功,就说算了,算了,我的头发和我自己的产业一样,少得可怜,还是溜了,溜了……
在崇山,有些地方,在门口拍个照,够了!这不是炫耀自己来过,而是不敢进去,每家每户,门牌上不是写着“武林宾馆”,就是写着“功夫饭店”,挺好,都是武林中人。然而,像我这样的红尘中人,在门口拍个照,够了!
武学不成,饭吃不饱,但在崇阳书院,附庸风雅一下,还是可以的,毕竟这里是古代的最高学府,是四大书院之一,范仲淹、司马光、程颢都在此讲过学。
曾经,我很是欣赏范仲淹,因为他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随着岁月加增,自己的脚步也丈量一些路程,总觉得这话不全对,因为世事变迁,今非昔比,有些地方,在门口拍个照,够了!因它本质已发生变化,里面都是商业化,你看不到原有风格,如果非要说,我倒敬佩李敖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读两万卷书,行零里路。
从某种意义来说,行走也许是一种补给,或是鼓舞,好的东西也许会对你产生一种唤醒,但并非全都是,就像卡夫卡,他可以哪里都不去,但他可以这么敏锐地洞察到,我们人生是怎么一回事,一个人可能去了很多地方,但他对世界一无所知,因为那都是表象的东西,真正核心的东西是你要学会去观察、去体会、去想象,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虽然我做不到,但这是要走的方向。
据野史记载,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一部分在这里完成,因睹物思人,我想起另外一个“胜哥”,胜哥一听,很是好奇,我便讲于他听:“那时候,司马光写完最后的294卷,马不停蹄的想给朋友看,可大家都睡着了,只有一个朋友叫王胜之,勉强看一遍,司马光很是高兴”。可见,叫“胜哥”的人都是慧眼,只可惜,我不叫光哥。
不过,北宋的司马光有一个特点,很是有趣,每次他接见后进的时候,都先问你:你家有没有钱?大家很奇怪,说一个国务总理级的人,怎么一见面,就问这么一个小问题,不符合实际啊,原来司马光就考验你,你有没有竞争的能力,物质是一种力量,是竞争的力量,就是前面富兰克林所言:两个口袋空的人,腰板站不直。唉,不说了,又开始怀念王家大院了,继续弯腰拍照……
离别时,深感这个小小的书院,一个不那么显眼的地方,既能酝酿出这么伟大的史事,在这廖无人烟、蚊子特多、四处皆山的地方,安静、耐心、志向,也许是他们创造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