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就是那个说话安徽碴子特别重的妞。不知道我妈做的面能不能让你流口水,其实让在外地的我成天左想右想的可不止面啊。要不在给您说点。
素有“中部咽喉,江南屏障”的淮南是我的家乡。正所谓“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二面”,淮河的水让我们这里的河鱼味道十分肥美。春天的时候,传说中的“鱼塘主们”纷纷买来鱼苗送进鱼塘。不喂饲料,让它们吃水草、小鱼小虾慢慢长大。与其说是鱼塘,其实是一条条活水河。平日里我们端了衣服去洗,驮了粮食来淘。那水真清啊!我常常在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在岸上陪她聊天。天南海北,说些学校里的事,说些看的电视,说和小伙伴又玩了什么。妈妈通常都是埋头洗衣服,我就一个人自顾自地说。说累了我就看那些小鱼,黑黢黢的一大群,游来游去。然后再在妈妈洗衣服的棒槌猛地一声中吓得到处游窜。我就在旁边哈哈大笑。
“俺妈,你看这鱼,胆子好小呦。”
“它们是怕你这小馋猫吃它呀!”
我就憨憨的笑,明明是妈妈做的鱼太好吃,怎么能说我馋呢。才不是,不是。
夏天的时候,水草肥美,是鱼儿生长得最好的季节。我家门口有条河,河边栽了好多的树。树荫大大的,把刺眼的大大的太阳,碎成了一个个的小光斑。我仗着有树荫天天跑出去玩,跳格子,过家家,木头人一样不落下。谁知不知不觉中,晒成了一个小黑妞。哼,那些小的光斑怎么也不保护我呢!
从每年的十月份起陆陆续续有人“起塘”。就是把鱼捉上来卖给我们住周围的人。这可是件隆重的事情,总会引人来围观。首先把塘子里的水抽干净。就能看到那些鱼在翻腾啦。有壮实的会捉鱼的劳力,穿着皮鲨(就是穿在身上防进水的衣服)一捉一个准。男女老少都围在岸上看,有些淘气的小孩还跑下去看,弄一脸的臭泥惹大家笑。大人们也在有的没的聊着,谈论着今年的收成。
“这白丽家的鱼今年长得怪好,看这一个都有好几斤重了吧。”
“就的呀,今年雨水多。草长的好。我马上拿几个送给俺妈吃”
“俺那儿子送礼我也买几个。这样的鱼好吃。买滴鱼脊梁骨肉就跟面糊子样,不好吃”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鱼也就差不多卖完了。
我家通常都是在近腊月开始买鱼。鲢鱼,青鱼都买一些,我们都爱吃。买来弄好洗干净,用刀在鱼肚子那里将于分成两半到头部。然后洒上很多盐,里里外外都洒满,抹均匀。盐少了,咸鱼不易保存,容易坏掉。多了又太咸,发苦。这个有技巧的活妈妈做的很熟练,也很好。鱼放好盐后要在特定的坛子里放上几天。然后在天气好的时候拿出来晾晒,我们叫“出出风”。晾的时候,为了受光均匀,在鱼嘴的部分系绳子,然后在鱼身的部位用一个小棍子横着撑起来。这样连续晾个十几二十天,也就到了春节。开始吃了。
春节时候吃鱼很讲究,在年夜饭的时候,鱼是不能吃完的,讲究“年年有余”当然,妈妈为了照顾我们姐弟俩,每个菜都做了大大的份,让我们敞开肚皮吃。我们也就不太管鱼啦!
可能是春节的太多好吃的娇惯了我,让我没空去怀念那鱼。也可能是咸鱼在四五月份才有了令人着迷的肉质。总之,我喜欢的是春天往后的咸鱼。
很多人不爱吃咸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干太咸。俗话说,“咸鱼淡肉",咸点还可以接受。但是太干太硬就难吃了。此时妈妈的技巧是,加水泡。都有加水泡的呀,你可能会这样想。这里的加水泡,不是要做的时候泡上那么个一小时,半小时,而是提前一天甚至两天开始泡。硬邦邦的鱼肉变的软软的。就可以收拾收拾煮了。
妈妈把它们剁成一块块的,我在灶台烧火,先往锅里倒入油,油香,加姜煎黄。此时把鱼倒锅里,同时加料酒。把鱼在锅里翻炒。每次翻炒的时候,由于锅太热,鱼上有水,油就溅的到处都是,还会弄到我脸上,胳膊上,我疼的嘴歪眼斜,哇哇大叫。妈妈就笑着安慰我,一会就好一会就好。油差不多浸鱼里之后,加上水,小火慢慢炖。水快干的时候,加上葱花,和一点点糖,还有邻居家的一种特别香的草,之所以叫它"草",是因为我实在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它会让鱼变的鲜,变的嫩。妈叫它"大红秧子"。我偷偷吃过,竟然还挺好吃。
咸鱼煮好后,就可以开吃啦。鱼肉因为寒冬腊月的的洗礼,变的很有质感,很有嚼头。当然也特别下饭,一块鱼,我能吃半碗米。鱼肉凉热都特别好吃。毕竟是咸鱼,不能多吃,我有次一顿吃了好多块,害得我喝了三四杯水,一个劲的跑厕所呀。
咂吧咂吧嘴,只能想想,远在外地的我现在也吃不上。只能赶快打个电话跟妈妈说,我想吃了。再趁着假期回家去。当然妈妈做的饭可选选不止这些呦。你来说说有啥好吃的,我让妈妈做给我吃呀!